王平久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平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1年11月
职业:著名策划人、大型活动专家、词作家
主要成就:创作歌曲《一起向未来》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策划组织了北京奥运会100多场大型活动 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
出生地:湖北省荆州市
代表作品:国家、一起向未来、北京欢迎你、站起来、赞赞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世界、美丽中国、星光、湾、我们北京见、生死不离、燃烧的雪花、希望之火、相约北京
学历:大学本科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王平久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策划组织了北京奥运会100多场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500天、一周年、300天、200天、100天、50天、10天,负责组织雅典奥运火炬在京传递、北京奥运圣火欢迎仪式、天安门起跑仪式、传递首站庆典等火炬传递活动,是北京奥运会火炬口号“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主创之一。负责组织征集近10万首北京奥运会歌曲,策划、创作、推广了《北京欢迎你》、《weareready》、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主题歌《我是明星》、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主题歌《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等奥运歌曲。“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王平久还参加上海世博会组织工作,担任各省市活动周活动运行总监,并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工作,负责宝钢大舞台、庆典广场活动组织运行。
王平久还是“新主流词作家”,从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创作《生死不离》开始,他紧紧结合国家大事,先后创作了《国家》、《生命》、《接你回家》、
工作经历
1989年至1999年,在北京军区司令部参军服役。
1999年,转业至北京电视台工作。
2004年,初调入北京奥组委,任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
2008年,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助理。
2013年,任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室主任;
2015年,任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
现任任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总编辑。
活动策划
2002年,策划了“阿迪力挑战世界高空生存世界纪录活动”。
2006年6月-12月,为国家商务部策划组织“品牌万里行”活动。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策划组织了北京奥运会100多场大型活动。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担任各省市活动周活动运行总监、志愿者部活动总策划。
2017年,在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任总导演。
2017年,在《光荣与梦想——我们的中国梦》系列公益片担任了监制、总策划。
2018年,任电影频道《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大型公益项目总策划。
2018年,任《影响——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中国电影》系列专题片总策划。
2018年,担任电影《柳青》总策划。
2021年,受邀参与策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2021年,担任纪录电影《武汉日夜》总策划、总监制。
2022年,任《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音乐活动总策划。
歌曲创作
2007年10月,根据坦桑尼亚马拉松运动员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的事迹为原型为北京奥运倒计时300天创作奥运歌曲《英雄》,王平久作词、游鸿明作曲演唱。次年1月2日,邀请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的奥运英雄阿赫瓦里出演《英雄》MV的主角。
2008年2月,为我国南方雪灾创作公益歌曲《回家的路》。
2008年5月,为四川汶川大地震创作公益歌曲《生死不离》。“5·12”地震后,王平久第一时间创作了这首歌曲,引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此后,这首歌曲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主题歌和中宣部抗震救灾歌曲专辑主打歌,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8年6月,创作的歌曲《少年强》被确认全国抗震救灾少年英雄表彰大会主题歌。
2008年8月22日,创作北京奥运会闭幕歌曲《难说再见》,在北京奥组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发布由成龙、刘欢、刘德华、周华健四位巨星演唱。
2008年9月15日,为北京奥组委作词奥运歌曲《再看一
所获荣誉
1989年至1999年在部队服役期间,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2004年6月,因策划“阿迪力挑战世界高空生存世界纪录活动”被评为“中国十大策划家”。
2005年10月,为中国红十字会策划组织“海啸孤儿阳光中国行”。活动获得第八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政府类银奖(金奖空缺)。
2007年8月,创作的作品《北京祝福你》获得第一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2008年10月,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2008年11月,《北京欢迎你》获第九届CCTV-MTV音乐盛典年度最佳单曲、内地最佳音乐电视。
2008年11月,《生死不离》获第九届CCTV-MTV音乐盛典年度获年度最佳单曲。
2008年12月,《我的城》获上海世博会优秀歌曲。
2009年1月,《生死不离》获中国歌曲排行榜内地最佳作词奖。
2009年1月,《中国故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获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荣誉盛典活动特别奖。
2009年2月,
个人生活
王平久不会唱歌,但这并不妨碍他做一个歌者。他用自己的心吟唱,为大国小家,为那些值得爱的人和事。《国家》、《生死不离》、《漂流瓶》……他写的词,就是他绕梁不绝的歌声。
2009年10月1日,国庆联欢晚会结束两小时后,总导演甲丁和歌手成龙谈起晚会的收尾曲目——《国家》。“我们是特意把这首歌放在最后的。为什么?温情。用温馨的小号声开始,用温情的歌声结束,就是为了让大家依依不舍,把‘国家’带来的幸福感延续下去。”
《国家》因爱而生,这份真挚的爱,是他所有歌词的源头。怀着这份爱,他在汶川地震之后写下《生死不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的呼唤感人至深;他在两岸直航之际写下《爱的直航》,“距离总有尽头,根是生命的守候”鼓舞着团聚的热望;他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时写下《城市》,告诉人们“越过云的围墙,希望是力量”……从筹备奥运时写出第一首歌《英雄》到今天,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这个“非专业选手”玩票般地写
人物评价
一顶标志性的棒球帽,一身清爽利落的运动装,一张零距离感的娃娃脸。看着王平久轻快地走过来,耳边似乎有背景音乐响起——“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没错,面前的王平久就像这首他策划推出的奥运歌曲一样,活力四射,又透着股街坊邻居的亲切劲儿。
这是个停不了步子的人。从军人到新闻人,再到北京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直至佳作不断的音乐人,他策划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令人记忆犹新,他作词的几十首歌曲唱响大街小巷。
走过地震诗歌墙,一看到这首名为《生死不离》的诗,几乎每个人都能把它的旋律给哼出来,因为它也是“5·12”之后流传度最广的地震歌曲。
由王平久创造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由30多个行业的300余位知名人士、100余个社会团体、100余名网络达人参与其中,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6日,《一起向未来》“全民唱响”活动全网总曝光量达168亿,总互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