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阿来
别名:阿来(笔名)
国籍:中国
民族:藏族
出生日期:1959年
毕业院校:马尔康师范学校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出生地: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
代表作品:《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蘑菇圈》
人物经历
1959年,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一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寨。
1965年,开始上学,第一年不学课文,先上预备班,学汉语。
1973年,初中毕业后,开始回乡务农。
1977年,考入马尔康师范学校,中专师范。
1979年,毕业后调入马尔康县第二中学教初中。
1980年,调县中学教高中,做中学教师近五年。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并调到阿坝州文化局所属的文学杂志《草地》当编辑。
1994年冬,完成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1996年,从《草地》编辑社辞职,应聘至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从普通编辑干起。
1998年,成为《科幻世界》杂志的主编,后因“重述神话”项目,辞去社长职务;同年,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9年,出版小说集《月光下的银匠》。
2000年,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藏族作家。
2006年12月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宗教情怀
阿来抓住了嘉绒藏区藏传佛教和现代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客观地书写出宗教在现代性面前的实际面貌。如《尘埃落定》中,阿来在文本中处理麦其二少爷时,形成了作者与主人公的同构关系,他既要主人公实现一个男人对权力的追求,也要求他时时考量藏传佛教一切皆空的思想和现代性历史当中土司制度终将灭亡的事实,所以才有“我在哪里,我是谁”的发问,其实背后是作者力比多在文本中的实现和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及复杂宗教情怀的集合。阿来通过一系列生态书写,提供从现代生态文明维度去重新认识藏传佛教生态理念。由于全球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们越来越关心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阿来借藏传佛教讨论与生态文明的关系问题,这也为他指向生态书写的创作赋予时代意义。
乡土情怀
阿来在创作中展现出乡土观念,尤其在《空山》中书写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将近半个世纪的机村编年史。阿来的乡土叙事是要通过现代性视角来审视乡土
获奖记录
文学类 | ||||||||||||||||||||||||||||||||||||||||||||||||
| ||||||||||||||||||||||||||||||||||||||||||||||||
影视类 | ||||||||||||||||||||||||||||||||||||||||||||||||
|
人物评价
阿来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多种文体的控制力和感觉,表现得都非常卓越,也给很多当代作家尤其是青年带来很大的启示。(作家邱华栋评)
很多人都认为纯文学的作品传播不会太久,但阿来恰恰打破了这种绝对。(批评家潘凯雄评)
阿来让人看到一个中国作家穿越纷繁复杂的信息与各式各样的观点的洪流,以文学的方式建立与中国的血肉关系,创造史诗的努力。(作家铁凝评)
阿来可以说用他的笔,把一个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变成了在文学上引人注目的地点。(作家莫言评)
在每个阅读者的眼中,作家阿来迄今为止的全部写作,已经以一种他独有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名字叫“阿来的世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评)
阿来一直在一个大的文明视角来看待故乡和生活,刻画鲜活人物。他具备理性的哲思,对生活以及文明历史,都有个人独特理解,深刻洞见的思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