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丁建宁简介

丁建宁简介

淘名人 2023-12-21 18:31 热度:

丁建宁

丁建宁,男,汉族,1966年3月生,江苏丹徒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2003年香港城市大学ResearchFellow。现任扬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微纳制造、新能源制造技术及装备、智能柔性机械电子系统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丁建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镇江市

出生日期:1966年3月

毕业院校:扬州大学 、燕山大学 、清华大学

学位:博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教学职称:教授

教育背景

1983.09-1986.07扬州大学机械制造专业

1988.09-1991.07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硕士

1998.09-2001.07清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

人物经历

2022.01-至今扬州大学校长

2018.10-2021.12江苏大学副校长、教授

2007.07-2018.09常州大学副校长、教授

2002.12-2003.09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员

1991.09-2007.06江苏大学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1986.07-1988.08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政府科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任免信息

2018年10月16日,江苏省委组织部到江苏大学,宣布江大校领导班子换届调整,丁建宁同志任江苏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2022年1月8日,丁建宁拟任省属本科院校校(院)长,试用期一年。

2022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丁建宁为扬州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免去其江苏大学副校长职务。

2022年8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经研究决定:任命丁建宁为扬州大学校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微/纳机电系统、微型传感器、微能源、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纳米摩擦学以及纳米表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社会任职

现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Sensors&TransducersJournal》、《摩擦学学报》和《friction》等学术刊物编委。

江苏省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江苏省2011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江苏省光伏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主任

江苏省新能源材料与技术优势学科负责人

国务院学位办批设的面向国家光伏产业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及2006-2007年度执行理事长,中国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摩擦学学报》编委,国际刊物《Sensors&TransducersJournal》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贡献

科研研究:

在国内率先开展微机械设计基础研究,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微型机械研究的发展,被同行专家认为“当推国内之首”、“具有拓展新领域的工作”。此外,首次将量子力学引入微/纳机械的设计,具国际领先水平;针对航天领域微型化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量子微型推进器的研究;研发的通用型耐高温微型压力传感器在石化领域得到应用;开展探针电致存储机理与方法的研究,对于实现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nce2篇、ScienceAdvances1篇,出版编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

2021年1月29日,实验室主任丁建宁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达拉斯分校雷伊·鲍曼院士课题组等国际团队合作,在新一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刊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记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丁建宁,谭克,董国俊,王树立,华同曙,袁宁一,李锦春,王权,赵勇.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丁建宁,高纪凡,袁宁一,程广贵,周剑,左国军,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3年,丁建宁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产业创新奖)。

其他奖项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江苏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常州市产学研合作贡献奖(2012年)、《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20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