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予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思予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1年3月
学历:医学博士
教学职称:教授
性别:男
人物经历
孙思予,医学博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
孙思予于1994年毕于大连医科大学;
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获得硕士学位后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工作;
2003年10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22年6月,民盟辽宁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内镜中心主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辽宁省委副主委、民盟沈阳市委副主委,辽宁省政协委员。
社会兼职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辽宁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思予是SCI收录期刊《Endoscopicultrasound》杂志主编,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201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者。第二届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研究
孙思予多年来一直从事于消化内镜和内镜超声介入治疗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内镜超声引导下注射(EUSFNI)应用于粘膜下肿瘤的内镜切除,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微创治疗开创了崭新的方法,通过EUSFNI不仅提高了粘膜下肿瘤内镜切除治疗的安全性,也使治疗更为彻底,该项研究处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在国际会议上受到了众多国外著名专家的关注,发表于《endoscopy》,并因此获得了2002年度日本武藤医学奖。该文为IM、CM+LS、SCI和EM等收录,该文发表后已为18篇国际性期刊文章引用。
消化道平滑肌瘤位消化道壁的深层,过去只能采用开胸开腹手术治疗。为了能实现微创治疗,孙思予在国际上创造性提出了内镜超声辅助下结扎治疗消化道平滑肌瘤,将平滑肌瘤在壁内结扎,既解决了肌瘤的根除,又防止了消化道穿孔,为消化道深层平滑肌瘤的治疗开辟了微创治疗方法。经临床验证,该方法简单实用,疗效可靠,安全。发表于
成绩荣誉
孙思予同志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内镜超声介入技术的临床研究》一项科研成果(辽科登记号20020343)获200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先后获得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十大青年科技英才、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第一完成人,其科研成果“内镜超声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11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