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赵立欣简介

赵立欣简介

淘名人 2023-12-28 13:56 热度:

赵立欣

赵立欣,女,汉族,1967年1月出生,北京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水利机械专业,1999毕业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能源工程专业,获能源工程博士学位,无党派,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农业农村部华北平原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主任。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立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67年1月

毕业院校: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

职业:农业工程科研专家

代表作品:《农村绿色能源技术》

主要成就: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信仰:无党派

人物经历

1994年,赵立欣服从组织安排,毅然辞别了刚满1岁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来到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攻读能源工程专业,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能源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她时刻关注祖国的农村能源与环保事业,始终坚守技术报国的理想,2001年赵立欣谢绝了意大利同行的盛情、高薪挽留,毅然回国,从此奔走在祖国的农村,为中国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所获荣誉

由于赵立欣的出色工作和突出业绩,2004年被评为“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个人”、2006年被授予“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称号、2007年被评为“优秀女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2012年被授予“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3年被授予“第三届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称号。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培养出了一批技术过硬、敬业进取、协同作战的科技人员,她带领的团队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集体,还被评为“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创新团队”,为我国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担任职务

十一届、十二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资源环境分会理事长。为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研究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家组组长。

主持工作

1、主持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课题“能源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利用技术研究”

2、主持农业部“948”项目“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体系的引进与研究”课题

3、主持国家能源办项目“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

4、主持农业部示范项目“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示范”

5、亚行项目-淮河和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环境政策和投资评估。作为农村非点源污染专家,承担农村工业污染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报告。

获奖项目

赵立欣致力于农业生物质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二十多年,先后主持完成21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资源能源化高效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保障体系研究”成果于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4篇,为提升农业综合能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减少农村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立欣获奖项目统计表

获奖情况

获奖项目

获奖人员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秸秆成型燃料高效清洁生产与燃烧关键技术装备

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姚宗路,孙丽英,刘 勇,曹秀荣,霍丽丽,袁艳文,罗 娟




展开阅读全文 ∨

承担课题

1、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重大专项“小城镇地方资源合理利用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小城镇生活污水、再生水、雨水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开发、集成的以快速渗滤技术为核心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在蔬菜栽培试验中节省清水50%~71%,且蔬菜品质完全达标。该成果已于06年3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2、主持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重大专项“畜禽场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子课题。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畜禽场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借鉴国外相关成果,提出了计算我国典型规模化猪场舍内氨气挥发量的模型和条件;同时设计出猪场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模型。课题已于05年11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3、主持完成了农业部948项目“畜禽粪便高效好氧堆肥化处理系统”课题研究。在引进日本好氧堆肥发酵系统基础上,完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好氧发酵设备样机的试制,使单机成本从引进价110万元降到25

展开阅读全文 ∨

荣获专利

1、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实用新型专利:“膜块化膜分离装置”(专利号:03244402.8);

2、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实用新型专利:“高效好氧发酵搅拌机”(专利号:200420005816.5);

3、作为第二专利权人,获实用新型专利:“密闭式堆肥发酵装置”(专利号:03244401.X);

4、作为第二申请人,获发明专利:“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其设备”(申请号:03121560.2)。

5、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安全沼气池密封盖”(专利号:2006200001734);

学术成果

1、《猪场废水处理技术评价模型(I)---模型建立与描述》--中国沼气2005年第1期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能源作物甜高粱及其可供应性研究》――可再生能源2005年第4期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3、《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综合效益》——“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第一作者;

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方向——沼气干发酵技术》——中国沼气200年第4期,国家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5、《养殖场蓄粪池甲烷排放研究进展及对CDM项目贡献分析》——“可再生能源”2006年第6期,国家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6、《规模化猪场甲烷排放通量测量与分析》——《农业工程学报论文集》2006年增刊1,通讯作者;

7、《农村绿色能源技术》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8、《生物质-煤混合燃烧技术的进展研究》被评为“2006中国秸秆发电技术商务论坛”优秀论文

教学工作

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