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侃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杭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5年5月24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专业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
职务:山西大学副校长(挂职)
学术代表作:《中原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的地方城址》、《东京梦清明上河图》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2.09-1986.07,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
1992.09-1998.07,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文博学院),师从宿白先生学习历史时期考古学,获博士学位。
任职简历
1986.07-1992.08,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馆员。
1998.09-2003.10,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
2003.10-2007.09,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任副馆长、法人代表。
2007.08-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副院长、院长。
2018年7月,根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官网,孙庆伟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已不再担任院长职务。
2018年9月,山西大学召开干部教师大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晓峰同志宣读了省委省政府任免决定,杭侃同志挂职担任山西大学副校长。
2020年10月30日,受聘为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院长。
2021年2月,云冈研究院院长。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考古学会副秘书长、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源流运动”发起人与主要负责人,主要兼职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社会科学基金评委、住建部历史名城委员会副主任等。
教育教学
研究方向
主要的科研领域集中在宋元明考古、佛教艺术、古代建筑、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开设课程
宋元明考古研究
宋元明考古研究专题
汉唐宋元文献研读
《洛阳伽蓝记》研读
博物馆展览策划与推广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著述
论文和报告
《荥阳千尺塔勘测简报》,《文物》,1990年第3期(杜启明;杭侃;高振岭;陈万卿;丁永林)。
《布袋和尚画像碑》,《中州今古》,1990年第2期。
《博爱石佛滩摩崖造像应为隋代开凿》,《中国文物报》,1991年10月6日第1版(牛宁;杭侃)。
《浚县千佛洞石窟调查》,《文物》,1992年第1期(陈平;杭侃;田凯;刘家任;王东)。
《博爱县石佛滩隋代摩崖造像调查简报》,《中原文物》,1992年第1期(陈平;牛宁;杭侃;张英钊)。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西壁的坍塌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文物》,1994年第10期。
《三峡工程淹没区古代域址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
《夏县东下冯的圆形建筑浅析》,《中国文物报》,1996年6月2日。
《中原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的地方城址》,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河南浚县大伾山龙洞摩崖》,《文物》,1998年第6期。
《中国古代城墙的
科研项目
研究项目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方地区宋代新建城市的考古研究》,已结项;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云冈石窟补凿遗迹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已结项;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元时期民间信仰的考古学观察——以晋东南的遗迹遗物为中心》,在研。
展览与规划项目
2009年,《秦汉——罗马文明展》主要策展人;
2013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主要策展人;
2009年,《茂县羌族博物馆展览大纲》策展人;
2010年,《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闽西)》项目主持人;
2012年,《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项目主持人;
2015年,《青龙山慈云寺景区佛教实验考古专项规划》项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