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二可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毛二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4年1月26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工业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
籍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人物经历
1934年1月26日,毛二可出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
1951年8月—1956年8月,在重庆南开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华北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工学院学习。
1956年8月,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系雷达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1月—1961年1月,担任北京工业学院雷达实验室主任。
1961年1月—1980年1月,在北京工业学院雷达系工作。
1980年1月—1983年1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研究所所长。
1983年1月—1993年,担任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雷达研究所所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毛二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1年以来,毛二可主持完成了21项合同,在雷达系统及杂波抑制信号处理和雷达跟踪的信号处理方面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雷达动目标显示、检测性能及跟踪的精度和速度。
1992年,海军试验基地提出研究矢量脱靶量测量系统的需求,要求做一个空间上几乎全方位的测量雷达,能测量导弹与靶标交会的方向和距离,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毛二可带领团队全力投入攻坚,经过八年的努力,课题组突破了层层乌云,终于完成了雷达定型。
科技获奖
据2020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官网显示,毛二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
获奖年份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
1997年 | 模数混合动目标检测处理机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1982年 | 电荷耦合快慢钟 |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
1981年 | 用CCD做对消器的微波雷达动目标显示系统 | 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重大技术改进二等奖 |
学术论著&am
社会任职
曾任职务
毛二可曾任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原总装备部多个技术专业组专家、北京电子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现任职务
毛二可现任空军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顾问、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雷达与声纳分支主编、IET高级会士等职务。
个人生活
性格特点
作为家中第二个儿子,年少时的毛二可性格腼腆,凡事不争不抢,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懦弱,这与性格活泼、胆大张扬的哥哥毛大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册公司
1964年,毛二可带领团队创立了雷达技术研究所。
2009年12月,毛二可带领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所近一半的研究成员组建起学科性公司——理工雷科。这是北京理工大学依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等新政策成立的第一个学科性公司。
对于当时为何成立公司,毛二可记忆犹新。“随着任务型号增多,雷达所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多,我们的团队需要搞科研,也需要耗费大量精力面对‘人财物’等并不擅长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成果其实完全可以服务社会生产生活,但我们不懂如何转化,只能束之高阁,太可惜。因此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力量。”他说。新公司组建后,雷达所负责基础研究、原理性试验和样机制造,后续工程化试制、推出正式产品、市场营销等
人物评价
毛二可对中国雷达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毛二可对中国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技术、合成宽带脉冲多普勒雷达体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北京理工大学评)
从风华正茂到年逾古稀,他从未离开过毕生热爱和为之奋斗的雷达事业,对于雷达事业深深的热爱,对于国家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促使他在科研道路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几十年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电子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是为中国国防事业锻造“千里眼”的人。(科普中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