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贵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新贵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浦江县
出生日期:1938年10月26日
毕业院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26日,何新贵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1949年—1952年,在浙江省浦江中学读初中。
1952年—1955年,在蕙兰中学读普通高中。
1959年9月—1960年4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4月—1964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程组组长。
1964年9月—1967年3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67年4月—1981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研究室主任。
20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系,研究数据库及数据库机技术。
1983年11月—1986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204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86年5月—1998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系统所研究员。
199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某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成就
何新贵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何新贵提出的模糊数据库、加权模糊逻辑、模糊分布值逻辑、可执行模糊语义网络、模糊H网、主动模糊网络、模糊推理网络、加权神经元网络、以及过程神经元网络等的理论与技术对边缘科学《知识处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较大推动作用。
1960年代初期,何新贵为中国导弹武器进行科学计算和数字仿真,在计算方法上提出较有影响的最优分段逼近和有理平方逼近等的理论和方法;1962年,在中国最早开发成功宏汇编系统;1973年,在中国产计算机上开发成多个FORTRAN编译系统;1980年代中期,领导实现中国早期的一个网络工程和其上的管理信息系统。
科研获奖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 |
---|---|---|
1978年 | DJS-6 FORTRAN编译系统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79年 | FORTRAN编译方法的研究 | 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二等奖 |
1982年 | DJS-6 FORTRAN 7编译系统 | 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二等奖 |
1991年 | 模糊演绎数据库管理系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8年5月27日 |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
2011年4月14日 | 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计量大学兼职教授 | |
北京大学光电信息协会顾问 | |
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 | |
北京大学移动数字医院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委员 | |
北京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 |
中国计算机学会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计算机学报》副主编 | |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主编 | |
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 | |
《军事百科全书》《数据库大辞典》《新编英汉计算机缩略语大辞典》等大型辞书的主要撰稿和审稿人 |
人物评价
何新贵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评)
何新贵的外表与他的工作性质一样,毫不张扬,谦逊温和。(绵阳晚报记者马新友评)
何新贵教授为人正派、严谨、谦和、敦厚。(浙江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