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罗先刚简介

罗先刚简介

淘名人 2024-01-12 22:29 热度:

罗先刚

罗先刚,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政协常委,民进四川省委常委,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专委会主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主席,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国际光子学与激光工程学会会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罗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5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后前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担任研究助理;200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5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光学,悬链线光学,微纳光刻,亚波长电磁学,结构功能材料及器件,仿生光子器件及系统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先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出生日期:1970年12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亚波长电磁学》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人物经历

1970年12月,罗先刚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桥镇青林村。

1989年09月—1993年07月,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获学士学位(期间1989年09月—1991年07月,就读于绵阳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

1995年09月—1998年0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8年09月—2001年03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01年05月—2002年05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年05月—2005年01月,担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助理(ResearchScientist)。

2004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3年,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2017年,入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罗先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罗先刚主要研究微纳尺度、亚波长尺度下电磁行为特性规律,包括电磁波超衍射传输、局域、极化、吸收和辐射调制等,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结构材料和器件原理方法,研究相关设计、分析、加工和表征分析方法和技术,构建以微纳光学、人工结构材料为核心的光机电功能模块和系统,促进微纳光学技术发展,以及在轻量化成像、超分辨成像、纳米光刻、高灵敏传感、电磁探测、电磁隐身等领域应用。

学术论著

根据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网站显示,罗先刚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

Luo, X., & Ishihara, T. (2004). Surface plasmon resonant interference nanolithography technique [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4(23), 4780-4782.

Feng, Q., P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8年—2013年

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主席

2012年05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四川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3年01月—

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9年7月

第12届亚太近场光学国际会议共同主席

2022年12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光电工程》主编


《Journal of Laser Micro-nano Engineering》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罗先刚在学习上坐得住,喜欢研究,成绩好,乐于助人,还很有爱心,非常有正能量,在生活上自己比较节俭,但遇到家庭困难的同学也会伸手相助。(罗万兴老师评)

罗先刚与同事共同完成的“超构表面电磁功能器件原理、方法及应用”被评价为变革性、替代性技术,成功解决了载人航天、激光束控制、空间成像等多项国家重大任务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了中国战略高技术和国防科技进步。(中国民主促进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