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德毅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泰县
出生日期:1944年11月28日
毕业院校: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4年11月28日,李德毅出生于江苏省泰县(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学就读于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1962年09月至1967年07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10月至1983年05月,就读于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University)计算机系,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09月至1993年10月,在总参某研究所工作,担任总工程师。
1993年11月至1997年03月,担任总参某研究所副所长。
1995年10月至1996年03月,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State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系做访问学者。
1996年04月至1996年09月,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FraserUniversity)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
199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主要成就
李德毅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德毅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一阶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和发现状态空间,用于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数据控制,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6月,李德毅先后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中文专著3本、英文专著2本;主编技术丛书7种。2005年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并于2007年由CRC出版英文版本《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uncertainty》。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8.12 | 《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 | 李德仁,王树良,李德毅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08 | 《中国科协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丛书 人工智能导论》 | 李德毅,于剑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06 | 《智能驾驶一百问》 | 李德毅主编 | 北京:国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1年01月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
2002年01月 |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6年01月 |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6年01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 |
2008年01月 |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 |
2018年03月27日 | 上海大学双聘院士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语言信息工程中心首席科学顾问 | |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 |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理事长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
个人生活
李德毅的哥哥李德仁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堂弟李德群是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评价
李德毅是中国著名指挥控制和人工智能专家,是中国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为指挥与控制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从事指挥控制、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研究,在指挥自动化总体论证、系统设计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实现系统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指挥与控制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奖理由)
为了让中国在人工智能这场“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的变革中不落后于人,他把岁月献给科研,伴随着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从起步到跻身世界前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著名人工智能学家李德毅。人如其名,在李德毅身上,闪耀着科学家的“德”与“毅”。(中央纪委监察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