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省磐石市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19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56年10月19日,何友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市。
1974年12月,进入海军北海舰队通信总站工作。
1977年冬天,入伍仅3年的何友被抽调到“东方红”号海洋测量船,参加东海大陆架的测量考查。
1978年,国家刚恢复高考半年,何友考入海军工程学院(现海军工程大学)指控系统专业。
1982年,从海军工程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海军第二炮兵学院(现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高炮兵器仪器教研室任助教。
1985年,重回海军工程大学火力控制系统读研究生。
1988年,从海军工程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原工作岗位上继续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9年12月,通过了国家EPT考试,被录取为出国预备人员。
1991年10月—1992年11月,在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ätBraunschweig)作高级访问学者,师从霍尔曼·罗林教授。
1994年9月—199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何友在雷达目标融合检测、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多传感器航迹关联、辐射源识别、无源定位、作战系统仿真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广泛应用于雷达、情报处理、飞行员培养等国家和军队重大工程中;主持研制了测控信息融合系统、跟踪雷达、大型航空模拟训练机等多型工程系统,全部装备部队。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何友先后在IEEE会刊等发表重要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6部,论著他引20000余次。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何友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0余项。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何友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80余人。
团队建设
何友领导的团队获得2012年度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和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教育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何友先后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3年3月—201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 | |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航空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信息融合分会主任委员 | |
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委员会委员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 |
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 | |
清华大学双聘教授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导师组成员 | |
《现代雷达》《数据采集与处理》《火力与指挥控制》《雷达科学与技术》编委 | |
2022年11月 | 西北工业大学海洋研究院首批名誉教授 |
人物评价
何友是中国军事信息融合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评)
何友为信息融合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做出的突出贡献,极大地支撑了中国信息融合领域的发展,为强军强国注入了强劲动力。(清华大学校友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