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琼海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琼海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64年12月26日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立体视频处理与通信》、《宽带信息网络》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4年12月26日,戴琼海出生于上海市。
1983年—1987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1992年,担任新疆跃进钢铁厂工程师。
1992年—1994年,就读于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4年—1996年,就读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9年—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
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2010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1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3月,担任四川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咨询专家。
2022年7月,民革北京市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
主要成就
戴琼海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戴琼海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在立体视觉、三维重建和计算摄像仪器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他致力于开展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仪器的研究,旨在提供从亚细胞、组织到器官的多尺度动态观测数据,试图突破百万级脑神经连接的观测,揭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脑科学规律,为创建新一代人工智能提供支撑。
2022年10月,由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带领的自动化系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团队,提出突破光学像差世界难题新路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上。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9月,戴琼海先后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期刊论文百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万余次。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02.09 | 《宽带信息网络》 | 戴琼海编著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4.06 | 《宽带通信》 | (美)Robert C.Newman著;戴琼海译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4.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9年 | 信息产业部视频点播标准委员会委员 |
2000年3月 | 《世界有线电视信息》杂志编委会成员 |
2014年8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首位科技委委员 |
2018年10月 | 湖南大学客座教授 |
2019年1月 | 上海视频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
2019年6月 | 浙江传媒学院影视媒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9年10月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20年8月 | 国务院参事 |
2020年9月 | 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 |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 | |
清华大学多媒体中心常务主任 | |
清华自动化系宽带网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主任 | |
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宽带网多媒体中心主任 | |
国家广播电视协会副主任委员 | |
国家广电总局兼职专家教授 | |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兼职博士生导师 | |
新华社专家 |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 |
2022年12月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
人物评价
戴琼海在立体视觉和计算成像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大智者大善,戴琼海认真勤恳地耕耘在学科交叉——计算摄像学的前沿阵地,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他为立体视频的奉献不足为过。十余年的顶层信息化探索与建设路途中,他如蜡烛般燃烧自己放出光芒。如今,戴琼海依然斗志不减,焚膏继晷,鼓舞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科研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清华大学新闻网评)
戴琼海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光场与计算摄像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带领实验室提出多维多尺度光场智能成像理论,多项原始创新成果引领本领域国际前沿,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他多次参与国是咨询,积极为我国人工智能战略发展建言献策。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民革榜样人物推荐人选评)
社会活动
2022年2月4日,戴琼海在大运河森林公园传递北京冬奥会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