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海舟简介

王海舟简介

淘名人 2024-01-13 23:35 热度:

王海舟

王海舟,男,汉族,1940年2月28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冶金分析表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主任。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63年—198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1984年—1997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化学研究室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1991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化学研究室工作;1996年—2007年,在钢铁研究总院担任副总工程师;1997年—2007年,担任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主任;1997年—2002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担任所长;2002年,担任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当选为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主席;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长期从事冶金分析表征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海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

出生日期:1940年2月28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0年2月28日,王海舟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小学就读于福州大根区第二中心小学,中学就读于福州一中。

1957年7月—1963年9月,在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学习并毕业。

1963年1月—1984年1月,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

1984年1月—1987年1月,在钢铁研究总院化学研究室担任副主任。

1988年1月—1997年1月,在钢铁研究总院化学研究室担任主任。

1991年1月,在钢铁研究总院化学研究室工作。

1996年1月—2007年1月,在钢铁研究总院担任副总工程师。

1997年1月—2007年1月,担任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主任。

1997年1月—2002年1月,在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担任所长。

2002年1月,担任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当选为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主席。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王海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海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的新概念,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仪器技术、表征模型与应用标准,系与现有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相补充的第三种(统计)表征方法,解决了材料较大面积范围内组成及状态(从微观到宏观)跨尺度综合统计定量分布分析表征的难题,广泛应用于冶金工艺及材料性能的质量控制与解析表征,所发明的金属材料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技术、惰气脉冲熔融-飞行时间质谱痕量气体表征技术及其所领衔建立的高温合金痕量元素分析表征体系,确立了相关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科技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0年

无机材料中多种气体元素的脉冲熔融—质谱法测定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8年

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6年

钕铁硼特性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体系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5年

冶金反应过程炉气成分飞行时间质谱动态实时响应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冶金科学技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王海舟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双聘院士、全国分析检测人员培训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合格评定实验室技术能力验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能力验证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钢铁及合金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化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ICASI)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铁合金化学成分测定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冶金分析》编委会主任等职务。

人物评价

王海舟对全国钢铁冶金分析表征技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是中国冶金分析表征领域多项新技术及表征方法的倡导者及发明人,他致力于中国国家分析测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组织了一系列国际实验室间能力比对活动,是ISO、ICASI、APLAC等国际组织多项国际标准、能力验证以及CRM符合性评价等研究项目的召集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评)

王院士是中国冶金分析表征领域多项新技术及表征方法的倡导者及发明人,对于中国材料基因组工程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及观点。(中国腐蚀与防护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