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毛炳权简介

毛炳权简介

淘名人 2024-01-14 09:30 热度:

毛炳权

毛炳权,1933年11月2日出生于广东东莞,高分子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2年毛炳权进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学习;1954年前往原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1959年从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硕士毕业后回国,进入成都工学院高分子系塑料、化纤、高分子化学物理教研室工作;1971年进入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高分子部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担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毛炳权长期从事烯烃聚合工艺和聚合催化剂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毛炳权

外文名:Bing-quan Mao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东莞市

出生日期:1933年11月02日

职业: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原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毛炳权文集》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3年11月2日,毛炳权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祖籍万江街道新和社区邦凹村。

1950年,毛炳权在广东东莞中学读高二。同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响应国家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军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军区独立十五团三营七连。

1952年,毛炳权所属部队驻扎在丹东,准备入朝参战。当年夏,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时,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部队和机关中抽调一些青年经过短期补习后,保送到高校读书。毛炳权在高中阶段应征入伍,文化基础较好,被上级选调去上大学。他先在东北人民大学补习了三四个月,最终考取了大连工学院化工系。

1952年8月,毛炳权进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学习。

1953年11月,毛炳权进入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至1954年8月)。

1954年9月,毛炳权前往原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

1959年7月,毛炳权从原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硕士毕业。同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毛炳权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毛炳权参加研制成功中小型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并得到广泛推广;研制成功聚烯烃N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取代进口催化剂,以1800万美元将催化剂专利转让给美国Phillips石油公司并在Engelhard催化剂公司生产,催化剂在世界范围内出售。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6月,毛炳权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6月,毛炳权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次)。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1年

聚丙烯II型络合催化剂

省部级

1982年

聚丙烯络合II型催化剂制造方法及聚合工艺

国家级三等奖

1985年

以炼厂气为原料的千吨级聚丙烯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6年

一炼厂气为原料的千吨级聚丙烯技术

社会团体一等奖

1993年

聚烯烃N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研究

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1995年

聚丙烯N催化剂工业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7年01月至2002年01月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


北京化工大学双聘院士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毛炳权长期在烯烃聚合催化剂、聚合机理、聚合工艺、聚烯烃结构和性能等方面从事研究工作,他重视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其发明的一系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催化剂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人物影响

毛炳权院士专项奖学金

毛炳权院士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了“毛炳权院士专项奖学金”,用以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以优异成绩报效祖国,服务人民。2009年6月26日下午,“毛炳权院士专项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北京化工大学逸夫楼一层会议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