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金涌简介

金涌简介

淘名人 2024-01-14 11:27 热度:

金涌

金涌,1935年7月30日出生于北京市,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于1953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1954年被选派赴前苏联乌拉尔工学院留学;1959年从苏拉尔工学院毕业后回国,进入天津大学研修班学习;1960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担任助教;1973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9年领衔组建清华大学反应工程研究室;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获得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PSRT流体化讲座教授奖;2016年获得第11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17年获得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金涌主要研究高速流态化、清洁化工工艺、粉体技术等领域。

基本资料

中文名:金涌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35年07月30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乌拉尔工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流态化工程原理、多相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7月30日,金涌出生于北京,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幼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一度辍学,解放后作为贫困学生获得政府资助,以全优成绩高中毕业。

1953年1月,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4年1月,被选派赴苏联留学,就读于前苏联乌拉尔工学院(现乌拉尔联邦大学)。

1959年1月,从苏拉尔工学院毕业,之后回国进入天津大学化工系研究进修班,同时兼任化学工程学家丁绪淮的助教。

1960年1月,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担任助教。

196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1月,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1973年1月至1978年1月)、讲师(1978年1月至1980年1月)、副教授(1980年1月至1986年1月)、教授(1986年1月)。

1979年,领衔组建清华大学反应工程研究室。

1986年1月,担任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金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金涌研究了气固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已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过程,在清洁化工工艺与工程、产品工程、亚微米与纳米粉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

金涌的研究方向包括:高速流态化的多相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反应动力学、数模以及反应器分析、设计和开发(包括湍动床、循环床、下行床等流态化技术);清洁化工工艺,包括气-液-固、液-固循环床合成反应、移动床重整等;化工反应—反应和反应—分离过程耦合;粉体技术,包括超细粉合成、包涂改性、干燥、掺混和气力输送等;生态工业工程与工业生态园区规划。

金涌创建清华大学化学反应工程教研室和生态工业工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6年—1990年

中国颗粒学会理事(第一届)

1990年—

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第二、三、四、五、六届)


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工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第三、四、五、六届)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


《化工冶金》杂志编委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杂志编委


德国《Chem.Eng.&.Tech》杂志顾问


贵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金涌是国际公认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循环经济领域相关学科发展与实践推动的领军人物。为中国化工领域中流态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评)

人物影响

金涌奖学金基金

2011年1月,以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院士命名的“金涌奖学金基金”在清华大学设立,该基金是金象集团易江林校友最早提议,由化工系和金涌院士共同倡议,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清华校友总会的积极支持下而设立。该基金旨在学习和发扬金涌院士“爱国奉献、严谨治学”的精神,激励更多的学生投身化工,为国家富强、民族强大做贡献,鼓励和鞭策在校的化工系学生奋发努力、积极进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化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