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傅恒志简介

傅恒志简介

淘名人 2024-01-14 12:49 热度:

傅恒志

傅恒志,男,汉族,1929年8月24日出生,河南省开封市人,材料及冶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946年—1950年,傅恒志在西北工学院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52年—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1955年—1958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担任教研室主任;1958年,作为留苏研究生赴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学习;1962年,从前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1971年—1992年,先后担任西北工业大学铸造教研室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校长;1992年1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傅恒志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技术及高温合金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傅恒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9年8月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前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

籍贯:河南省开封市

人物经历

1929年8月24日,傅恒志出生,河南省开封市人。

1938年,傅恒志全家逃难,辗转到西安。

1946年,进入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前身)学习。

1946年9月—1950年7月,在西北工学院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参加了青年团,担任团支部书记。

1952年9月—1955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1月—1958年1月,在西北工业大学担任教研室主任。

1958年11月,作为当时全国铸造学科唯一考取的留苏研究生,赴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师从聂亨齐教授,进行耐热合金的研究工作。

1962年7月,从前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2年1月—1966年1月,在西北工业大学工作。

1971年1月—1983年1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铸造教研室主任。

1983年1月—1984年1月,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傅恒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傅恒志在中国国内首创以控制液固界面位置为基准的定向凝固稳态及非稳态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晶向三维控制技术,在中国国内率先建立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和定向组织超细化的概念,这些新颖的观点,引起了中国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凝固理论界的突破。

1961年,傅恒志研制出新型高温合金,用于生产。在合金非平衡定向凝固及组织控制的研究中,提出了非平衡溶质分配的新概念。在非平衡凝固理论、亚快速定向组织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主持创建了枝胞转换及亚快速定向凝固的理论框架,开辟了单晶及定向组织超细化研究的新领域,在此基础上,傅恒志又提出了电磁成形定向凝固新技术。

傅恒志先后设计了60余种合金方案,每一种方案的性能测试都要在800℃的高温下持续做6000小时的实验。经过反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傅恒志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委科学技术咨询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二、三届评审组成员,陕西省航空学会第四届理事长,西安市科协名誉主席,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国际大学联合会理事会成员等职务。

人物评价

傅恒志是中国著名的冶金材料学家,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院士馆评)

傅恒志院士献身科教事业,硕果累累,业绩辉煌。(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评)

傅恒志院士博学多识,治学严谨,具有敏锐的科学思维,始终站在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精辟的提炼出材料及其加工过程的科学问题。(西北工业大学评)

傅恒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诲人不倦,为河南理工大学发展特别是材料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理工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