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崔崑简介

崔崑简介

淘名人 2024-01-14 13:14 热度:

崔崑

崔崑,男,汉族,1925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山东济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44年—1948年,崔崑在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48年—1951年,成为武汉大学机械系助教;1951年—195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54年—1956年,成为北京钢铁学院讲师;1956年—1958年,成为华中工学院副教授;1958年—1960年,到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进修;1960年—1987年,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1979年—1986年,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主任;1992年—1995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组组长;1995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崔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市

出生日期:1925年7月20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

籍贯:山东省济宁市

人物经历

1925年7月20日,崔崑出生于山东济南。

1944年10月—1948年7月,在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8年8月—1951年9月,成为武汉大学机械系助教。

1951年10月—1954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

1954年8月—1956年7月,成为北京钢铁学院讲师。

1956年—1958年,成为华中工学院副教授。

1958年10月—1960年8月,到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进修。

1960年9月—1987年6月,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

1979年12月—1986年6月,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主任。

1992年—1995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组组长。

1995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崔崑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崔崑组织起模具钢科研组,首先解决少无切削工艺所需要的模具钢,这种钢要求既要强韧性,又要耐磨。崔崑与同事们注意结合中国资源条件,设计了一种含铌基体钢,在冷作模具钢中加入铌,在中国国内外尚无先例,经过实验室的研究和钢厂的试生产,这种钢的性能达到预期目标。崔崑与同事们分头去哈尔滨、沈阳、上海等地,崔崑去了哈尔滨轴承厂,在不同产品上反复试验,模具寿命达到课题攻关要求。用这种钢制做受力复杂的冷挤冷镦模具,其寿命比价昂的高速钢制做的模具有大幅度提高,这种钢还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因而较快地在汽车、手表、航天、电子、轻工等行业得到推广。

20世纪80年代初,崔崑与钢厂合作,生产一种易切削模具钢,钢的成分也有特色,可做多种用途。用此钢制作精密塑料模具时,处理好再加工,保证既有足够的硬度,又有高的尺寸精度,上海某无线电厂用此钢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模具,模具形状极为复杂,模具上有数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崔崑兼任中国模具协会顾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冶金评审组委员。

个人生活

家庭影响

崔崑的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在侵华日军接管洋行后毅然辞去高薪职务,崔崑高中毕业后,父亲支持他离开沦陷区,去四川考大学。父亲教给他的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有不争名利、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以及坚定的民族气节。

崔崑夫人朱慧楠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化学系化学教研室最早的教师之一,曾担任过理化系、化学系系主任,为院系发展打下坚持基础,退休后负责全校老年协会工作,做起了志愿服务。1960年湖北省颁发的劳动模范荣誉纪念证。

居所情况

崔崑夫妇生活上一直很节俭,崔崑院士的一件衬衣可以穿30年,崔崑夫妇都住在校内院士楼,没买房子;家里的家具比较老旧,电视甚至还不是液晶的;平时就在学校买菜,自己做饭。

人物评价

崔崑从教60余年,入党60年,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事业,以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默默奉献,是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楷模,多年来,他始终心系学生,忘我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辛勤耕耘,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赢得师生的爱戴和同行的高度赞誉,90多岁高龄的他仍然牵挂着学校、学院和学科的发展,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评)

崔崑是中国著名的金属材料专家,为模具材料国产化、新型钢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十分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学习的榜样。(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院长周济评)

崔崑一生矢志于中国的钢铁材料事业,为中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影响

设立助学金

2013年,崔崑将积攒的420万元捐给华中科技大学用于设立助学金,根据《“勤奋励志助学金”评选规则》,获得该助学金的条件之一是“学习勤奋努力”。

2018年10月7日,崔崑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于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

截至2018年10月,崔崑院士和夫人共捐资600万元。

2020年7月8日,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又捐资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至此,两位老人在助学方面的捐资已达1000万元。

交特殊党费

2020年,疫情期间,两位老人还交了一笔100万元的特殊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