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尧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传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饶河县
出生日期:1944年12月13日
毕业院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仰:共产主义
原籍:山东省东平县
人物经历
1944年12月13日,孙传尧出生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原籍山东省东平县。
1963年9月至1968年12月,在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有色冶金系选矿专业学习,并以学士学位毕业。
1968年12月至1976年10月,进入新疆可可托海矿务局选矿厂工作。
1978年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6年10月至1978年10月,担任新疆可可托海矿务局选矿厂副厂长。
1978年10月至1981年11月,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选矿专业学习,并以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1年11月至1984年12月,进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
1985年1月至1985年10月,担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科研处处长。
1985年10月至1988年2月,担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
1988年2月至2007年2月,担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
1991年12月13日,当选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4年1月,担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
主要成就
孙传尧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传尧长期从事矿物加工及复杂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在锂铍钽铌、铅锌、铜镍、钨铋钼,铁及黄金领域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领导并参加柿竹园十年国家科技攻关全过程,采用主干全浮流程和自主工业开发的高效螯合捕收剂,攻克黑白钨和硫化矿物及多种含钙矿物浮选分离的难题,使中国独创的钨铋钼复杂矿选矿新技术柿竹园法获得成功。利用矿物等可浮原理首创异步混选法并在工业推广应用;铅锌浮选分离技术有多项创新推动中国铅锌选矿技术进步,电化学控制浮选工程化研究获优秀成果,率先工业浮选铍精矿和引进惯性圆锥破碎机开发均获成功,领导研制成功BK301捕收剂填补中国国内空白并在中国国内外选厂应用。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2月,孙传尧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9篇,出版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
名称 | 出版日期 | 作者 | ISBN | 出版社 |
---|---|---|---|---|
《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 |
社会任职
单位名称(学术组织刊物) | 职务 |
---|---|
北京科技大学 | 博士生导师 |
东北大学 | 博士生导师 |
中低品位磷矿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 教授 |
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 | 主任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 | 主任 |
中国矿物加工大会 | 主席 |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主任 |
人物评价
孙传尧是“双肩挑”的人,不仅是有影响的工程技术专家,而且是一位锐意改革,有胆识、有魄力的大型研究院的院长。孙传尧作风正派,决策科学、民主,始终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出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东北大学北京校友会评)
孙传尧在新疆可可托海矿务局工作期间从事锂铍钽铌选矿技术及管理工作,在低品位锂矿石的选矿技术及工业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对锂铍浮选分离、综合回收钽铌的工业生产以及国家重点工程8766选矿厂的投产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东北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