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陈建峰简介

陈建峰简介

淘名人 2024-01-15 15:12 热度:

陈建峰

陈建峰,1965年8月29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于1986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至北京化工大学工作;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07月担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2002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担任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主任;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担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中共北京化工大学委员会常委;2018年担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和超重力技术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建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

出生日期:1965年8月29日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超重力技术及应用 新一代反应与分离技术》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65年08月29日,陈建峰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82年09月—1986年07月,就读于浙江大学基本有机化工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09月—1992年07月,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10月—1994年06月,在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控制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年07月—2000年06月,担任北京化工大学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6年,晋升为教授。

1997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7年—1998年,担任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化工系客座教授

1999年02月—2000年06月,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2000年07月,担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2002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10月,担任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陈建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建峰提出微观混合反应工程理论,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开拓了超重力反应工程新领域,创建了超重力技术平台和新装备,成功应用于百万吨级高端化学品和纳米材料制造、脱硫环保、海洋工程、能源等流程工业中,节能减排、高品质化效果显著,技术和装备出口欧美等。

陈建峰提出跨尺度分子混合反应理论模型,创建超重力RPB反应器技术及其反应与分离强化新工艺,并率先实现了产业化,有效解决了多种多相复杂反应选择性低、能耗物耗高、产品品质低的工业难题。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建峰先后发表SCI论文40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2.07

《超重力技术及应用 新一代反应与分离技术》

陈建峰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07

《纳米材料化学》

(美)Kenneth J.Klabunde主编;陈建峰等译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建峰先后主持国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2年01月—2010年

中国颗粒学会理事

2007年04月

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9年10月—2013年12月

加拿大《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国际编委

2010年

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

2011年01月

欧洲CEP、德国CET等四种杂志国际编委

2011年01月—2013年12月

美国《Ind. Eng. Chem. Res.》杂志国际编委

2014年01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一届国际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纳米材料与器件主题专家组召集人


国家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总体专家组成员


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高级理事


世界化工联盟执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陈建峰为使中国超重力技术由合作跟踪到国际工业引领的重大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陈建峰苦心研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掌握并引领超重力工业化技术的国家,为推动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化工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