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裕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如皋县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5日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2年,杨裕生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46年,杨裕生考入肇和中学。
1947年,杨裕生考入市立吴淞中学,作为插班生,从高二开始就读。
1949年09月至1952年09月,杨裕生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
1952年09月至1957年03月,杨裕生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分析教研室讲师(高校)。
1957年03月至1958年12月,杨裕生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958年12月至1960年12月,杨裕生进修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
1961年01月至1963年03月,杨裕生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63年03月至1981年06月,杨裕生历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
1965年起,杨裕生受命在新疆筹建放射化学实验室。
1981年07月至1986年12月,杨裕生历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87年01月至1990年09月,杨裕生任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主任。
1988年0
主要成就
杨裕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创建了中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指导研究成功。主持完成20多次核试验的取样分析任务,提供大量测试结果成为验证和改进这些武器设计的直接依据。“地下试验弹外活化确定中子弹中子剂量的放化法”和“裂变燃耗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分别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96年发起“中国士兵系统”及其电源的研究,创建了“军用化学电源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等新型电源,参与推动中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增程技术的发展。
1963年,杨裕生开创了放射化学分析。1980年后从事锕系和镧系元素的配位化学和新分离方法等基础性研究,创建了中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指导研究成功。截至2010年3月
社会任职
单位名称(学术组织刊物) | 职务 |
---|---|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 | 兼职委员 |
中国化学会 | 理事 |
中国核学会 | 理事 |
防化研究院 | 研究员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研究员 |
电化学专业委员会 | 荣誉委员 |
至玥腾风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特聘首席专家 |
参考资料: |
个人家庭
杨裕生的祖父在如皋县柴湾镇上经营的蚊香、酿酒等作坊和商店被日寇烧光,家道陡然中落。其父亲在宁波随纺织厂内迁四川,断绝了音信;学杂膳宿费用都得靠母亲做手工活来解决。
个人影响
原柴湾小学杰出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杨裕生院士,将获得的“中国电化学成就奖”人民币5万元捐赠给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设立了“裕生奖学金”。
人物评价
杨裕生早年在新疆从事核放射分析工作二十七年半,创建了中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为验证和改进中国核武器的设计提供了直接的重要依据。为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成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西北理工大学、如皋发布评)
杨裕生积极为国家电动汽车及清洁能源相关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为推动北京市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新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