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晓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童晓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嵊县
出生日期:1935年4月8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代表作品:《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新进展》、《油气勘探原理和方法》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04月08日,童晓光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下王村。他的的童年时期正好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日本侵略者一把大火烧毁了整个下王村,童晓光随着一家人流离失舍,到处流浪,在非常动荡的环境下上完了小学。
1949年1月,考上嵊县中学。
1950年,受哥哥和姐姐的影响,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当党和政府号召青年学生参加军干校时,童晓光报名于1951年4月参加解放军。
1955年1月,转业到杭州工作,同年作为调干生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区域地质专业。
1959年9月,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之后根据组织分配,就读于南京大学大地构造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郭令智院士,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苏北地质构造》。
1964年5月,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被分配到大庆油田研究院,从此开始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作研究。
1966年,受大庆油田和石油部派遣,开始对下辽河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童晓光参加过大庆、辽河、塔里木等盆地的石油勘探,渤海湾盆地、中国东部和其它地区的石油地质研究。1993年开始从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对世界各地数百个项目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导中国国外多个项目的勘探,取得了重大成果。童晓光在中国国内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方面、中国国外油气资源方面,理论创新方面都作出一定的工作。
在中国国内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方面
1.童晓光对辽河裂谷的成因机理、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是辽河油田早期许多探井包括油田最富集的西部凹陷发现井位的主要提出者。
2.童晓光参与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揭示渤海湾盆地发育于华北克拉通,经历过二次构造运动改造,由第三纪形成的大陆裂谷,发育了四种复式油气聚区和八种复式油气聚集带。该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的勘探有重要作用。
3.童晓光参与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分布规律及远景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陆相盆地尤其是陆相断陷盆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0年01月至1998年01月 |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1992年01月至2000年01月 | 中国矿协矿产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
1993年01月至2009年01月 | 中国石油学会地质委员会委员 |
2009年01月至 | 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 |
人物评价
童晓光在吐哈油田和长庆奥陶系气田发现井的地质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他是中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开拓者之一,特别对苏丹的油气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评)
童晓光是中国跨国油气勘探的开拓者之一。他把石油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密切结合,研究成果直接指导勘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确定研究范围,在跨国勘探开发遇到的不仅是地质问题,因此同时还研究投资环境和战略问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在学术活动中贯穿了实事求是和创新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不同于前人的观点,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勘探理念上不断创新。(何梁何利基金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