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孙承纬简介

孙承纬简介

淘名人 2024-01-16 09:34 热度:

孙承纬

孙承纬,1939年12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爆炸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孙承纬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实验部工作;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1985年至1988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室主任;199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200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孙承纬长期从事炸药爆轰、激光辐照效应、应用脉冲功率技术,以及材料动态响应和高能量密度动力学等基础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承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9年12月12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爆炸物理学》

性别:男

籍贯:江苏省常州市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39年12月12日,孙承纬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省常州市。

1957年9月,孙承纬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就读。

1963年7月,孙承纬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9月分配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实验部工作(至1982年11月)。

1982年11月,孙承纬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物理系进修两年(至1984年12月)。

1985年1月,孙承纬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室主任(至1988年5月)。

1990年,孙承纬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2年10月,孙承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1993年2月,孙承纬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至2006年8月)。

2003年,孙承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06年1月,孙承纬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

主要成就

孙承纬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承纬在爆轰物理领域做了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提出激光辐照效应新模式,倡导中国的电磁发射、高电压爆磁发生器和电磁内爆研究,他还从事电磁驱动加载下材料动力学实验研究,探讨超高压力极端条件的产生技术,以及超高压加载下高密度压缩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孙承纬在核武器起爆技术、爆轰和冲击动力学研究、先进常规兵器战斗部设计与试验、高技术武器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6月,孙承纬发表专著二部、译著四部,学术论文和报告50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4

《爆轰研究论文集 第2卷》

孙承纬主编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2000.12

《应用爆轰物理》

孙承纬等著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12

《激光辐照效应》

孙承纬主编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01

《高密度Z箍缩等离子体物理学》

M.A.Liberman等著;孙承纬译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4年—2001年

国家863高技术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

2015年—

第八届《爆炸与冲击》编委会编委


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孙承纬在爆轰物理方面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为核武器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提出激光辐照效应新模式,为激光应用技术做出重要贡献。倡导中国的电磁发射、高电压爆磁发生器和电磁内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中国工程院评)

孙承纬积极参与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学科建设、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等方面颇有建树。为中国核武器小型化和综合性能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发展中国强激光技术和国防高科技预研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