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荣富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裴荣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秦皇岛市
出生日期:1924年8月24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
籍贯:山东省聊城市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24年8月24日,裴荣富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聊城市人。
1943年1月—1945年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地学系学习,后肄业。
1945年1月—1948年1月,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毕业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48年8月—1952年5月,在北平地质调查所工作。
1952年5月—1954年4月,在地质部中南地质局429队工作。
1954年4月—1956年8月,在地质部地矿司黑色金属处工作。
1957年10月—1973年10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物原料研究所工作。
1973年1月—1977年10月,担任地质部援苏丹地质队总工程师。
1978年1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裴荣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2年,裴荣富在程裕淇的指导下开展大冶铁矿普查勘探工作,参与尖林山盲矿的发现,主持程潮铁矿勘查,发现了西延的新矿体,提交了满足矿山建设设计要求的《湖北大冶铁矿地质勘探报告》和《湖北大冶程潮铁矿地质勘探报告》。
1954年初,裴荣富主持对锦屏磷矿的初步勘探,作为主要执笔人提交了两份正式的地质勘探报告,发现和总结该矿产地的锰、磷矿层变质一变形规律,探明磷矿石储量达1800万吨,同时查明中元古界海州群含磷地层从锦屏至徐庄长达10公里范围内层序规律而稳定,为继续开展磷矿普查找矿、扩大海州式磷矿的矿石储量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科学依据。
1956年,裴荣富负责全国黑色金属勘査技术管理,指导白云鄂博、攀枝花、海南岛、庞家堡、镜铁山等铁矿和瓦房子锰矿、内蒙古铬铁矿按期完成地质普査勘探工作。
1979年,裴荣富领导由地质部综合地质大队等单位近30人组成的研究队伍,首次在全国完成10个矿种、30
社会任职
裴荣富兼任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国家代表、成矿图首席,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构造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1924年8月24日,裴荣富出生于河北省临榆县(现秦皇岛市),裴荣富的父亲在开滦矿务局工作,也正因如此,童年时代裴荣富便接触了众多的地质工程师和地质勘查仪器设备,因此他对地质勘探并不陌生。裴荣富10岁时,父亲去世,加之社会动荡,裴家陷入困苦。
个人爱好
裴荣富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爱好体育,尤其喜欢篮球,是清华铁马体育队队员。在中国国内知名篮球教练、清华大学体育教授牟作云的指导下,他和郭淦、郑哲敏、傅书弟等同学在课余时间苦练体育技能,为清华大学争得不少荣誉,在北京高校小有名气。
人物评价
从清华地质专业到矿产勘探“跑野外”,最后走向国际地质舞台,裴荣富由一个对地质勘探“不陌生”的孩童,深造为一名“初显地质天赋”的地质人才,继而逐渐成长为一名中国地质勘探事业的旗帜性人物。(《中国科学报》评)
裴荣富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他为中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加速全国铁矿勘查、满足矿山建设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和世界地质科学事业做了突出贡献。(清华校友总会黄文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梅燕雄评)
裴先生(裴荣富)思维敏捷,海纳百川,不拘泥于前人,也不要求我们,循规蹈矩,依样画瓢,他鼓励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创新。(裴荣富的学生、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在恩师80周年华诞时评)
人物影响
2020年11月25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矿床会议开幕式上,裴荣富捐出500万元,设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裴荣富勘探奖”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