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维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倪维斗
国籍:中国
籍贯:浙江省宁波市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6日
毕业院校: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上海市
人物经历
1932年10月6日,倪维斗出生于上海市,家中有四兄弟,倪维斗排行老二,父亲倪家玺来自浙江宁波的工商世家,组织过童子军团抗日,后成为义利食品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母亲严梅卿是宁波儒商严康懋之女,生性温柔聪慧,对倪维斗影响非常大。幼时的倪维斗目睹了上海沦陷、国土遭践踏。
1942年秋,父亲在湖南衡阳设立了一家办事处,母亲带着老大维永和老二维斗从上海出发去衡阳,花费了五个多月才抵达,路上的艰苦给9岁的倪维斗留下深刻记忆。
1950年,倪维斗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1951年,大学一年级结束的暑假,留在学校的倪维斗被党支部负责人通知去参加留学苏联的考试,并考上,被保送到前苏联莫斯科鲍曼高等工业学校,于是一个俄文字母都不认识的他就去前苏联留学。
1957年1月,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清华大学任教,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2月,再次赴前苏联留学,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攻读研究生。
1962年12月,博士研究生毕业,
主要成就
倪维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倪维斗长期从事热力涡轮机系统和热动力系统动态学方面的研究。他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复杂热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方法和一系列新的控制策略;在建立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过程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中做出了重要创新性成果;解决了先进燃气轮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率先研制了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的仿真装置;对先进燃气轮机的消化、吸收、应用、推广发挥了核心、组织和指导作用。
倪维斗长期研究和关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问题。针对中国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情,提出了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战略是解决未来经济、环境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的观点,并在国内外大力倡导多联产战略的研究和实施。对中国再生能源的发展也进行了研究,如:用特许权方法发展风能,用配额制促进再生能源的市场发育,在农业大省推广秸秆气化用于炊事、采暖和小型发电等。他还大力推进燃气轮机在中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科研成果奖励&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参考资料 |
---|---|---|
1991年01月至1997年01月 |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
1997年01月至2006年01月 |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二、三届中方委员 | |
2002年01月至2008年01月 |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 |
2003年07月- | 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 |
中国能源学会会长 | ||
国家电力公司科技委委员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专家顾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成员 |
社会活动
2023年1月,参加北京卫视《大先生》节目。
人物评价
倪维斗是中国能源动力行业的著名专家,长期对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制订,能源动力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规划、立项和审批提供咨询意见。(西安交通大学评)
倪维斗在复杂热力系统建模及动态特性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为促进中国能源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清华大学评)
人物影响
清华校友倪维斗院士奖学励学基金
2011年10月13日,清华校友倪维斗院士奖学励学基金设立,是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的7位校友征得倪维斗院士本人同意,发起并捐赠300万元。基金收益用于奖励清华大学热能系及清华大学其他能源领域的学习努力、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和在上述专业领域作出重要成果的杰出青年学者。
学术观点
关于生物质能的利用,倪维斗院士认为,生物液体燃料应用的几个重要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能量转换系数,与此相关的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土地的利用(单位输出所需土地大小,对土地的质量要求,如盐碱程度),单位土地的产出;粮食安全(包括饲料)与生态评估;生物多样性;森林保护及水的利用。有关替代能源的四个尺度:国情尺度、份额尺度、时间尺度和经济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