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洪伯潜简介

洪伯潜简介

淘名人 2024-01-16 15:41 热度:

洪伯潜

洪伯潜,1931年12月30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矿井建设特殊凿井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洪伯潜于1956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矿区工作;1957年从双鸭山实习工地被提前调回,参加组织煤炭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技术学习班;1972年担任建井所钻井研究室主任;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担任钻井室主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洪伯潜长期在科研第一线从事矿井建设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洪伯潜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

出生日期:1931年12月30日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钻井法凿井井筒支护结构研究与实践》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1年12月30日,洪伯潜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

1952年,考入厦门大学土木系,一年后因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调入浙江大学,攻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956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矿区工作。

1957年,在夏秋之交从双鸭山实习工地被提前调回,参加组织煤炭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技术学习班。

1966年—1969年,原煤炭部设立“高寒地区开矿可行性”课题,1967年洪伯潜受命负责该课题研究,任课题组组长。

1972年,担任建井所钻井研究室主任,主攻钻井法支护技术方面的问题。

1988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91年,担任钻井室主任工程师,仍致力于钻井法凿井技术拓展应用于水下桩基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仪表等的开发研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洪伯潜于1958年研究成功中国第一座煤矿竖井悬臂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架,在河南省鹤壁市鹿楼矿投入使用。1964年研究成功32米高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架,并投入实际应用。从1966年开始连续三年赴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搞高寒地区开矿可行性研究项目。之后负责并完成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深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使钻井法成为中国首先通过440米表土不稳定地层的大直径井筒特殊施工方法,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承担(技术负责)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提出了“力矩平衡法”控制深井筒泥浆中悬浮下沉井壁的结构竖向稳定,完成了一批近600m深表土不稳定地层大直径井筒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7月,洪伯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部、院课题33项,12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0年01月至1995年01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

1994年01月至1996年01月

中煤建设开发总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7年01月至2002年01月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

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

2001年01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2003年01月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煤炭学会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洪伯潜是矿井建设大直径井筒钻井法凿井专家,是中国煤矿深大竖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评)

洪伯潜在深井筒支护上,作为煤矿深大竖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奠基人之一,独创了多项核心技术,保证了井筒安全使用,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使中国深大井筒钻井法凿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能源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