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韩大匡简介

韩大匡简介

淘名人 2024-01-16 16:58 热度:

韩大匡

韩大匡,男,汉族,1932年1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韩大匡于1950年1月—1952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采矿系石油专业;1952年7月—1953年9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72年12月—1978年4月,任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开发室主任;1978年4月—1985年4月,韩大匡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4月,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五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韩大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26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浙江省杭州市

人物经历

1932年11月26日,韩大匡出生于上海市。

1950年1月—1952年7月,韩大匡就读于清华大学采矿系石油专业。

1951年12月,韩大匡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7月—1953年9月,韩大匡就读于清华大学石油系。

1953年9月—1970年5月,韩大匡任北京石油学院(现石油大学)开发系副系主任兼开发研究室主任。

1972年12月—1978年04月,韩大匡任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开发室主任。

1978年04月—1985年04月,韩大匡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85年04月,韩大匡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

2001年,韩大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韩大匡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韩大匡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玉门老君庙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设计工作,负责其中的渗流计算部分,这个方案是中国油田开发史上第一个用注水方法开发油田的方案。它的实施,扭转了老君庙油田用溶解气驱开采时的压力下降、气油比上升、产油量递减的被动局面。韩大匡揭开了中国注水开发油田的序幕;他系统地研究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格局及全国油田开发形势的新变化;他提出了战略对策和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20世纪60年代初期,韩大匡开始了聚合物驱油的实验研究,指出了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作为提高采收率驱油剂的有效性。韩大匡开始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研究成果为中国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术论著

学术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61

《采油工程》

韩大匡

中国工业出版社

1996

《化学验油理论与实践》

韩大匡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11

《韩大匡院士文集》

韩大匡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任职单位

兼任职务

1984年1月至1994年1月

全国储委石油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第一届)

委员

1996年1月

石油大学

兼职教授

1996年1月

重庆科技学院

兼职教授

1996年1月

西安石油大学

兼职教授

2006年01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创新推进委员会

副主任

2007年01月

北京大学工学院指导委员会委员

委员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主任


石油工业部科技委员会

委员


油田开发组

组长


国家科委理论与应用力学学科组

组员


中国石油学会

理事


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石油勘探与开发》

主编


北京科技大学

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韩大匡为疫情防控做了贡献。(共产党员网评)

韩大匡为了促进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为中国油田开发事业的发展和后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评)

韩大匡是中国油藏模拟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都市快报》评)

韩大匡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做出了贡献。(四川石油管理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