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古德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
出生日期:1937年10月13日
毕业院校:中南矿冶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7年10月13日,古德生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读过小学、私塾、中学,从丙村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南大学。
1955年08月至1960年07月,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矿区开采与经营专业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03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0年10月至1978年09月,在中南矿冶学院采矿工程系工作。
1978年10月至1984年08月,在中南矿冶学院采矿工程系工作,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85年09月至1989年05月,在中南工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工作,先后担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教授。
1989年01月,担任中南大学教授。
1994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列为“世界有杰出成就人物”。
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03年,担任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2007年,担任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古德生开创了中国振动出矿技术和地下金属矿连续采矿技术新领域;发明颠振型振动出矿机,开发出系列装运、筛洗工艺的新型振动设备;创造了与自主研发的振动连续作业机组配套的无间柱连续采矿法;针对松软破碎矿体开采条件,发明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矿山”建矿新模式,为中国广大中小矿群(约占80%)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开采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论文著作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古德生先后出版《振动出矿技术》《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矿床无废开采的规划与设计》等专著5本,发表了《采场出矿运矿ZCYS连续作业机组》《金属矿床深部开采中的科学问题》等140多篇论文。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古德生先后完成国家级与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30多项。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古德生先后获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6年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委员会委员 |
1988年01月至1993年01月 | 政协湖南省委员 |
1993年01月至1998年01月 | 政协湖南省委员 |
1995年 | 湖南省发明协会理事会理事 |
1998年01月至2003年01月 |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
2003年01月至2008年01月 |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
2006年 | 全国地矿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
2009年 |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10年01月至2015年01月 | 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
2013年 | 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 |
2014年 |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
- | 中国矿业协会顾问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顾问 | |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常委 | |
《有色金属》杂志编委 | |
《矿冶工程》杂志编委 | |
《世界采矿快报》总顾问 | |
《矿业研究与开发》高级顾问 |
人物评价
古德生,个子不高,和蔼可亲,一双睿智深邃的眼睛露出诚挚而热忱的目光,眉宇间透出博学多才、令人尊重的学者风度。在中南工人员环建工学院,人们送给他一个非常别致的绰号这就是:“拼命三郎”。(湖南党史评)
古德生在开创振动出矿技术与地下矿连续开采技术领域中独树一帜,成绩斐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成绩显著,他兢兢业业,治学严谨,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他为中国采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侨网评)
您(古德生)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始终工作在工程科技研究与教学第一线,培养了众多高层次人才。您关心并积极参与工程院的各项工作,为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您热爱祖国、科学求实、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