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守为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
出生日期:1950年11月11日
毕业院校:西南石油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9年3月—1975年12月,周守为在四川省仪陇县瓦子公社工作。
1975年12月—1978年3月,在四川省仪陇县交通管理站工作。
1978年3月—1982年2月,获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学士学位。
1982年2月—1985年3月,在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采油公司工作。
1985年3月—1993年6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采油公司矿长。
1993年6月—1999年9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副总经理。
1999年9月—2000年10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其间:1999年9月—2002年7月,在西南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0年10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
2002年8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
2003年12月,任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12月,不再担任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
主要成就
周守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周守为首次提出了在渤海建立四大油气开发体系、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思路,并开发了四大配套技术系列;他提出的“海上少井高产技术”解决了渤海大型边际油田开发难题,攻克了长距离稠油多相混输世界级难关;他倡导并与专家一道探索出了优快钻完井成套技术,使钻井效率提高近3倍;他提出的开发边际油田的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边际油田开发实践,为建立海上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将渤海油田建成继大庆、胜利油田之后全国第三大油田做出贡献;首次提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负责的钻井压裂适度出砂、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深度调剖和电潜螺杆泵举升等创新技术在海上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领导的国家863课题“深度调剖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得成功,为渤海油田年产量上30×106吨奠定了技术基础。
学术论著
截至2021年4月,周守为发表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4月,周守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
社会任职
时间 | 职务 |
---|---|
2006年9月—2017年3月 |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2010年9月—2015年4月 |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11年12月—2016年3月 | 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海洋石油分会副理事长 |
2015年10月—2021年6月 | 中国海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2016年6月—2021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2018年9月— |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人物评价
周守为院士是中国著名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专家,在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优快钻完井、边际油田开发及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全海式油田开发等技术领域建树良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评)
周守为是中国现代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体系建立的领军人,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模式的奠基者。(西华大学评)
在多年的工作中,周守为一直奋战在海洋石油生产科研第一线,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重庆科技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