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文智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昌黎
出生日期:1958年8月19日
毕业院校: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职业:石油地质学家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导论》《被动大陆边缘演化与油气地质》
学科方向:油气资源与勘探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位:博士
人物生平
1958年8月19日,赵文智出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1978年02月—1982年01月,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02月—1984年09月,就读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4年09月—1991年10月,在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
1992年11月—1996年10月,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工作,任室主任/副所长。
1996年03月—1997年01月,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工作,任所长。
1997年02月—2006年09月,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任副院长(期间,1999年09月—2003年07月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就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6年10月—2008年09月,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任院长。
2008年09月—2013年07月,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文智从事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技术研究与勘探实践。先后协助前辈具体参与和作为负责人具体主持科学探索井与风险勘探工程长达20余年;2001—2011担任两届国家“973”天然气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一五”以来一直担任国家油气重大专项05004项目负责人。完成十余项国家级和部级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究提出的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有机质“接力成气”、岩性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和中低丰度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理论以及叠合含油气盆地“多勘探黄金带”等新认识,推动在多个前人尚少涉足勘探的新领域实现突破,发现多个大型油气田,引领了中国陆上油气勘探重点领域的转变,推动油气发现储量较大幅度增长。
期刊论文
1、赵文智,买光荣,杨朝世.吐孜托依拉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找油前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9(01):9-17.
2、JinXH,WangWZ,ZhaoRR.Comparisonofthe
社会任职
序号 | 单位/组织 | 职务 |
1 | IGCP(联合国国际地质对比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 | 委员 |
2 | 《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等刊物 | 编委或编委会副主任 |
3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主任 |
4 |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副主任 |
5 | 中国石油集团勘探技术专家委员会 | 副主任 |
6 | 西北大学、吉林大学、石油大学 | 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个人生活
小学中学
1958年,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赵文智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刘台庄镇小滩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面有3个哥哥、两个姐姐。
他的童年身处在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贫穷伴随了整个孩童时代。
正是艰苦的生活教会了他如何自立,让他面对人生逆境时不沉沦,积极奋进,面对顺境时不忘乎所以,保持谦逊。
小学期间,他的成绩平平,而且比较调皮,爱惹是生非。等升入初中后,完全改变了,他的初中岁月,是一个学霸的岁月,成绩始终保持年级前三。
1974年末,初中毕业后,他被分到工委办的荒佃庄中学读高中。那时上大学都是靠推荐,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1976年,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担任了小滩南大队民兵连的副连长,次年,入小滩中学做民办教师。
大学生涯
1977年下半年,复习高考,年底进行了高考。
1978年3月初,他去西北大学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4年大学生活从来没有去过舞场,没有看过电影。每天早上6点多准时起床跑步,然后有课就
人物评价
赵文智院士始终坚持使用自己和研究团队取得的创新成果,在勘探程度较低的新领域和地区推动油气勘探发展,提出的创新理论发现数个大油气田做出贡献。他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油气资源评价与战略研究、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分布与含油气系统研究等领域具有较高造诣。(《中国石油石化》评)
赵文智长期从事油气成藏理论技术研究与勘探实践,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高过成熟海相油气藏、含油气系统评价,油气战略等领域有实践见解。他研究提出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有机质“接力成气”等创新理论。在推动油气勘探从局部有限范围向凹陷区,从传统“液态窗”向叠合盆地“多黄金带”拓展中做出重要贡献,引领了中国油气勘探领域的转变,推动在鄂尔多斯、吐哈、塔里木、四川、松辽盆地发现油气储量数十亿吨。(长江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