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斌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来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铜陵市
出生日期:1961年9月18日
毕业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2年,张来斌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获学士学位。
1985年,在华东石油学院获石油机械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1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1992年—1994年,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电系副主任。
1994年—1998年,历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电系主任、机电学院院长(其间:1997年11月,在美国伦塞勒工学院作访问学者)。
1998年—1999年,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
1999年—2005年,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
2005年—2021年,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
202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担任职务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就
张来斌科研成果
科研综述
张来斌在油井管损伤检测、油气生产大型动力机组故障诊断及油气生产系统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方面作出了创新性成绩,推动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在油气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这一领域,张来斌先后主持和负责完成了重点研究项目30余项,在基于巨磁阻效应的油井管损伤磁记忆检测诊断技术、油气站场动力机组精确诊断预警技术、在役炼化装备智能故障溯源与安全预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7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张来斌出版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成果获奖
根据2022年7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张来斌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多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
时间 | 项目 | 奖项 |
---|---|---|
2000年 | 大型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2年 | — | 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4年 |
社会兼职
时间 | 职务 |
---|---|
2008年3月—201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2012年6月—2017年7月 | 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13年3月—201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2014年11月—2020年11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共同召集人 |
2017年7月—2022年7月 | 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17年12月— |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
2018年3月—202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
2020年11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北京能源协会副会长 | |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理事、安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 | |
教育部安全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 |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
教育 |
人物评价
张来斌始终秉持着铜陵人的质朴和求实,没有让外在的喧嚣掩盖内心的声音,学业上总是自觉自律、刻苦钻研。(铜陵电视台评)
张来斌在中石大这所石油高等教育的领航院校里辛勤耕耘,他始终践行着石油科研人的报国使命,播撒着教书育人的种子,也思考探索着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之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评)
张来斌大学学习机械专业,理工科的熏染与训练培养了他冷静、理性、严谨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又与很多石大人一样,有一种“头戴铝盔走天涯”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深厚情怀。(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