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武强简介

武强简介

淘名人 2024-01-17 08:05 热度:

武强

武强,1959年10月10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强于1982年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专业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任教;1995年至1997年前往荷兰国际水力与环境工程学院,担任访问学者;2000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强长期从事矿山水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教学和科研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武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内蒙古呼和浩特

出生日期:1959年10月10日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华北型煤田矿井防治水决策系统》、《矿井水害防治》、《煤矿防治水手册》 、《废弃矿井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59年10月10日,武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978年—1982年,就读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985年,毕业后留在河北地质学院任教。

1985年—1988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8年—1991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毕业后留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任教。

1995年—1997年,前往荷兰国际水力与环境工程学院(IHE)担任访问学者。

2000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

200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200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201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2015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6月,当

展开阅读全文 ∨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根据2021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武强作为国务院特别重大透水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先后负责了6次特别重大透水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或调查研究工作。在中国煤矿顶底板两大主要突水灾害预测预报方法与防控技术和矿井水防治、利用、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模式以及矿井充水条件三维可视虚拟化分析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武强先后出版中英文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检索60余篇;主编国家技术标准和工具书多项。入选Elsevier2020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武强先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美国、中国香港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近50项,国家授权软件著作权26项。

人才培养

团队建设

武强负责带领的科研团队获得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和中国科协矿山安全团队。

教育成果奖励

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6年4月

吉林大学双聘院士

2016年11月

西北大学双聘院士

2017年6月

国际矿井水协会(IMWA)副主席

2020年1月

济南大学山东省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

2023年1月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文地质”专家组组长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害防治专家组”组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矿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矿山安全专家团队”首席专家


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害防治及设备分会 副主任


《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副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武强主编国家技术标准和工具书多项,为中国能源工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煤炭工业网评)

武强是中国矿山防治水领域学科带头人之一,在矿井水防治与利用理论和技术研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科技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