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4年7月5日
毕业院校:长春地质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核磁共振找水仪原理与应用》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吉林省通化市
人物经历
1954年7月5日,林君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
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月—1991年4月,任长春地质学院助教、讲师。
1984年7月—1987年6月,在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3月—1989年7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出国培训部进行英语学习。
1989年10月—1990年10月,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学习,为访问学者。
1991年4月—1992年11月,任长春地质学院仪器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91年8月—1991年11月,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和医院学习,为访问教授。
1992年11月—1997年5月,任长春地质学院仪器系系主任、教授。
1996年,为地矿部首批跨世纪人才。
1996年11月—1997年5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学习,为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3月,任国土资源部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成就
林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君致力于地球物理探测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仪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创新发展了地电场移动平台矿产资源探测、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金属矿地震探测的理论与技术装备,攻克了矿产资源地球物理探测的攻深、探盲、提高效率等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了理论创新,建立了技术体系并用于生产。主持创立并建成了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推进了地球探测装备自主研发与成果转化。
林君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空协同时频电磁探测系统、ATEM系列瞬变电磁仪和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探测仪器装备等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科研获奖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 |
---|---|---|
2003年 | 近地表弹性波地下目标探测成像系统及应用 |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0年 | 地下水核磁共振与波场联合成像关键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2年 | 复杂条件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与应用 |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4年 | 地、空协同时频电磁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5年4月8日—2017年10月8日 | 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
2018年12月— | 自然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
2021年7月17日—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分会理事长 |
2022年1月13日—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
2022年7月8日— | 吉林大学建设成立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技术委员会院士委员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 |
吉林省计算机应用协会副理事长 | |
吉林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 |
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委会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 |
河北省资源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
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林君院士,高挑清瘦,虽是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湛江日报记者潘洁婷评)
林君教授钻坚研微、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勤勤恳恳,在科研和教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吉林大学评)
林君教授温厚谦和,为人师表,求真务实,众多荣誉实至名归。(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
林君教授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是当之无愧的好教师、优秀教师。(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器工程学院副院长程德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