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康红普简介

康红普简介

淘名人 2024-01-17 17:04 热度:

康红普

康红普,1965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副总经理。康红普于1985年从山西矿业学院毕业;1991年获得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之后被分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工作;1996年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访问;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至2008年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所长;2013年担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长期从事煤矿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康红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忻州市

出生日期:1965年11月16日

毕业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职业:科研管理工作者

代表作品:《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5年11月16日,康红普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建安乡张家庄村。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山西矿业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导师为侯朝炯,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导师为陆士良,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1年—1996年,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课题组长。

1996年—1998年,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1996年—1997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矿物资源工程系进修。

1998年—2007年,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2008年,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所长。

2008年—2012年,担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康红普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康红普发明了煤矿井下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方法与仪器,揭示出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分布规律;开发出基于地质力学测试,以锚固与注浆为核心的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支护成套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在中国煤矿得到广泛应用,简化了煤矿生产系统,提高了煤矿安全度与生产效率,推动了中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提升了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水平。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康红普先后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8

《可拉伸锚杆及其相似模拟研究》

康红普著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1

《软岩巷道和峒室的底臌机理及卸压技术的研究》

康红普著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3.06

《软岩巷道底臌的机理及防治》

康红普编著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11

《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

:康红普,王金华等著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3.01

《煤岩体地质力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1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9月

中国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与支护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专委会主任委员

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锚固与注浆分会副主任委员,软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央企业青联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兼职博士生导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煤炭科学技术、煤矿开采、煤矿支护、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Mining Engineering等期刊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康红普长期深入煤矿现场一线,工作刻苦认真,勇于拚搏,创新意识强,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提高中国煤矿支护理论与技术水平做出突出贡献。(中国院士馆评)

29年来,康红普走遍30多个矿区,在煤矿一线搞试验和指导工作,促进了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