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施仲衡简介

施仲衡简介

淘名人 2024-01-18 12:07 热度:

施仲衡

施仲衡,男,汉族,1931年11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上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轨道交通专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市快轨交通》杂志主编。1950年,施仲衡在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学习,任一年级青年团支部书记;1952年,入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学习;1953年,任六十五军某团技术员;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班学习;1959年,获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他继续在唐山铁道学院任教,并且担任隧道与地下铁道教研室副主任,从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1965年,担任北京地铁工程局设计处工程师;1973年,任铁道兵总字507部队科研所所长;1976年,任基建工程兵科研设计院科研所所长;1981年,被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工程师”;1983年,被任命为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1984年,被聘为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总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聘任为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11月,担任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施仲衡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施仲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1931年11月5日

毕业院校:唐山铁道学院、苏联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籍贯:上海

人物经历

1931年11月5日,施仲衡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上海人。

1949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0年考取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桥梁隧道系。1953年7月,留校任教。

1953年7月,参加抗美援朝工程队,在开城板门店修建飞机场,任六十五军某团技术员;11月,唐山铁道学院桥梁队道系任助教,并任系教师团支部书记。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后更名为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5年11月,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铁道学院攻读地下铁道专业研究生。

1957年1月1日,为铁道部地下铁道考察团做翻译。

1959年,通过论文答辩,获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0月,任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桥隧系隧道及地下铁道教研室讲师并兼教研室副主任,同时担任北京地铁工程局、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天津)技术顾问。

1965年2月,担任北京地铁工程局设计处工程师;3月,担任科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施仲衡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0年,施仲衡作为北京地铁局局长陈志坚和铁三院院长史晓昭的随员到广州协助准备汇报材料,向中央军委常委汇报北京地铁深埋方案存在的问题,建议由深埋改为浅埋加防护方案,施仲衡向总参谋长杨成武和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汇报北京地铁深埋修建方案存在的问题。

1965年9月,施仲衡主持北京地铁工程局科研室工作,解决工程中的难题,如古城段失火后衬砌结构处理、过河段围护结构施工、1:1钢管混凝土柱试验等。

1966年11月,施仲衡在北京市宋家庄主持盾构试验技术工作。

1969年9月,施仲衡完成压缩混凝土盾构试验,推进了80米,压缩混凝土强度在400千克/米2以上。

1970年2月,施仲衡在铁道兵第十五师作战科主持了北京地铁1号线总结工作,组织编写了11本总结报告,涉及线路、防水、通风等专业,并组织编制地铁1号线战备预案。

1978年8月,施仲衡根据基建工程兵司令员李人令指示研究“隧道模”。

1984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职务

1988年5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三届专业顾问团顾问

1990年5月1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四届专业顾问团顾问

1992年1月1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1998年1月1日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0年3月

重庆市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主任

2000年7月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2007年4月

香港地铁公司名誉顾问

2011年10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协会顾问

2011年1月1日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2012年3月

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地铁与轻轨》主编、编委会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施仲衡的父亲施纯丞是章太炎的关门弟子,在国学方面颇有造诣,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在施仲衡的幼年记忆里,母亲在饥贫交迫中早逝,兄弟被迫分离,父亲沦落街头卖字画养家的画面,耳闻目睹国家积贫羸弱、家破人亡的世象,让施仲衡尤其渴望国泰民安的生活,也谨遵父命更加刻苦地读书。

1955年1月1日,施仲衡在唐山铁道学院参加集体婚礼,与李太惠结为夫妻。

结缘铁路

施仲衡受到了舅舅陈昌言(陈昌言是中国桥梁专家,后来担任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的鼓励,“中学毕业时舅舅对我说,你去学‘铁路’吧。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未来火车一定会跑遍华夏大地,学‘铁路’大有作为。”

人物评价

施仲衡对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科学网评)

施仲衡是新中国第一个留苏学地铁专业的人,参与中国首条地铁的建设,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北京交通大学评)

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建设的开拓者,城市轨道交通界的首席权威专家。(石家庄铁道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