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先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无极县
出生日期:1939年4月19日
毕业院校:武汉测绘学院
职业:教师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职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人物经历
1939年4月19日,生于河北省无极县。
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
1962年,任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技术员。
1963年,刘先林研究成功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由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入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航测内业辐射三角测量平面加密精度低的问题,为1:1万航测内业平面加密开创了新的途径。该方法被编入当时国家测绘总局1:1万航测内业规范。
1965年,刘先林研究成功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
1968年,刘先林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中国航测生产领域。
1972年,晋升为工程师;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1984年,刘先林研制成功ZS—正射投影仪以及与之相配套的80个程序的软件包,在数据压缩、等高线软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年晋升为教授级工程师。
1988年以后,
主要成就
刘先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先林院士长期从事中国航测仪器的研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为中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63年提出的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是写入规范的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
刘先林和他的创新团队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测绘仪器,为中国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其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中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测绘生产力水平。有的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测绘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刘先林几十年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用很少的经费,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
社会任职
《遥感信息》期刊主编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王之卓教育发展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3S工程中心主任、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名誉院长、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人民日报:刘先林,一位具有工人品质的高级知识分子,一名朴实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用他始终不渝的自主创新实践,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打破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器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感动测绘人物”推选委员会颁奖词:您是测绘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您以崇高的爱国情怀,勇敢扛起自主创新的旗帜,累累硕果让中国测绘科技蜚声世界。满头银发记录了您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征程,笑意盈盈展现了您研制新仪器、跨越新高度的自信。您把测绘装备中国创造的惊喜,不断绽放在共和国的广袤大地!
央视网:刘先林院士对科研永无止境的追求,与他对生活的低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就像一块磁石,以平易近人、不拘小节、淡泊名利、博学严谨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急功近利、飞扬浮躁的时代,刘院士就像一盏明亮的航灯,指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