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培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元培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6年2月8日
毕业院校:上海土木工程学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桥梁设计工程师手册》
主要成就:1989年被首批命名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福建省莆田(县)
人物经历
1936年2月8日,林元培出生于上海市,原籍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渭阳村。
1951年,进入上海土木工程学校市政工程专业学习。
1954年,从上海土木工程学校毕业,进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工作。之后他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先在浦东,后来到了松江的佘山。在农村的劳动中,他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决心把数学和力学捡起来。
1962年,26岁时从农村回到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963年,参与设计的第一座大桥,是位于广西的柳州大桥。
1985年,担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1991年,负责设计的南浦大桥建成通车,实现了黄浦江市区段上“零”的突破。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林元培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元培提出了包括空间结构稳定理论、斜交构造异性板弯曲理论、非线性薄壁空间杆件稳定有限元法、铰结板横向分布理论等在内的多项桥梁设计建造理论创新成果。相关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先后应用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桥梁工程设计建造。
林元培在桥梁构造和施工工艺技术方面具有很高造诣,长期坚持在实践中积极总结、不断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型桥梁构造和施工工艺。他提出的工字型叠合梁钢束与梁的节点构造、箱形叠合梁钢束与梁的节点构造、预应力混凝土锚固节点构造等,有效地解决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海大桥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桥梁工程建设难题,不仅确保了工程高品质高效率建成和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具有广泛技术应用价值,为中国大规模开展的大跨径桥梁建设提供了范例。
林元培坚持理论创新与工程创新相结合,主持设计10余座特大型桥梁。主持设计的1989年通车的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是一座独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7年9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10年11月 | 莆田学院教授 |
2012年4月 |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副主任 | |
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
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 |
人物评价
林元培是国际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是中国大跨径桥梁、跨海大桥设计建造技术创新突破的开拓者。他刻苦攻关,在桥梁设计理论和实践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他不懈创新,为中国桥梁工程技术成功赶超发达国家并跃升至世界领先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共中央宣传部评)
林元培创造出跨度最大的斜拉桥世界纪录,成为在中国建成最大跨度钢箱拱桥的第一人。(中国科学院评)
人物影响
林元培星
2015年4月10日,林元培在上海举行的命名仪式上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这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0230号的小行星,于2015年1月5日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命名为“林元培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