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灏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梁文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1年9月18日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8)
人物经历
1941年9月18日,梁文灏出生于上海市。
1964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同年赴地处甘肃兰州的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任职技术员。
1967年,参加青藏铁路建设,初识高原冻土隧道。
1978年,任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工程师。
1979年,任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勘测队隧道专业负责人。
1984年,任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桥梁隧道处副总工程师。
1988年,任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1994年,任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分管隧道专业的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5年,任西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项目总工程师。
2000年,任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项目总工程师。
2001年,主持青藏铁路的重点控制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昆仑山隧道和风火山隧道两座隧道的勘察设计。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受聘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
梁文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梁文灏主持设计的西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长18.4km),首创中国隧道TBM施工新技术,形成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铁路隧道修建史多项空白。TBM技术成果在南疆线中天山隧道(长22.4km)、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长28.2km)等工程取得广泛应用,并通过重庆地铁6号线首次实现了TB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成功应用。
梁文灏主持设计的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长20.5km),成功穿越4条区域性大断层及岭脊达7km的宽大“挤压构造带”,实现中国铁路隧道首次突破20km。主持设计的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长18km),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主持确定了青藏铁路西格段新关角隧道(长32.6km),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长81.7km)设计方案,不断突破中国复杂山岭隧道长度纪录。
梁文灏主持了宝兰铁路、宝中铁路、神延铁路黄土隧道,神朔铁路浅埋沙隧道,青藏铁路格拉段高原冻土区风火山隧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任职机构 | 职务 |
---|---|---|
2002年10月至 2018年11月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 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高级顾问、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高级顾问 |
2011年10月 | 科学技术部 | 第三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 |
2018年11月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 第十届理事会高级顾问 |
2016年 |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20年9月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学术委员会委员 |
—— | 同济大学 | 双聘院士 |
人物评价
梁文灏在中国复杂山区越岭长大隧道以及高原高寒、湿陷性黄土、风沙等特殊地质条件隧道修建及TBM施工技术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梁文灏是中国隧道界公认的卓有建树的工程科技专家,开创了中国隧道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尤其是在复杂艰险山区长大隧道及黄土、风积沙、高原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和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修建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为推动国家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铁道建筑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