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董石麟简介

董石麟简介

淘名人 2024-01-18 16:53 热度:

董石麟

董石麟,男,1932年12月10日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空间结构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董石麟毕业于同济大学;1960年研究生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建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9月起在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工作;1963年1月起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任研究组长、研究室主任;1985年4月起任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任所长;1999年1月起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长期从事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塔桅结构等空间结构及升板结构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同时主持设计了大量重要空间结构工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董石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32年12月10日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专业方向:空间结构工程

职务: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1932年12月10日,董石麟出生于浙江杭州。

1951年9月至1952年7月,在交通大学土木系学习。

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在上海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学习并毕业。

1955年9月至1956年9月,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6年11月至1960年5月,在苏联莫斯科建工学院研究生部学习,毕业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0年9月至1962年11月,在江苏省建筑勘察设计院任助理工程师。

1962年12月至1979年9月,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任工程师、研究组长。

1979年10月至1980年2月,在巴基斯坦中国援外专家组任工程师。

1980年3月至1985年4月,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空间结构研究工作,任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院学术委员兼副秘书长。

1985年5月至1999年8月,在浙江大学土木系任教授、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4年,创建和主编《空间结构》杂志,是中国第一本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董石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董石麟从事空间结构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分析计算、咨询审查、方案更新、试验实例的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有:首都体育馆、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体育馆、深圳机场航站楼、国家大剧院、马里国家议会大厦、2008年奥运会国家游泳馆、北京325米高大气污染检测塔、南海大佛多层多跨网架骨架、35米×35米新乡百货大楼多层组合网架楼层结构、天津市万吨果品冷库等工程。

2018年董石麟带领的团队通过物联网监测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每一个应力变化,确保今后改造的精密推进。

主要著作

董石麟参与共同主持中国《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根据2019年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8月,董石麟出版著作14本。

1、董石麟主编.新型张力空间结构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论文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董石麟主编.第四届海峡两岸结构与岩土工程学术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社会职务

任职时间

任职单位

担任职务

2003.03 - 2008.03

第十届全国政协

全国政协委员

2003.01 - 2008.12

浙江省政协

常务委员

1998.03 - 2003.03

第九届全国政协

全国政协委员

1998.01 - 2003.12

浙江省政协

委员

学术任职

《空间结构》杂志

主编

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

专家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常务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协会

副主任、顾问

中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

秘书,副主任委员,顾问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贵州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董石麟由于在空间结构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从众多竞者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统一战线》评)

董石麟不仅是个空间结构专家,更是一个辛勤耕耘的园丁。他治学严谨,工作踏实,作为中国空间结构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空间结构事业。董石麟及其科技团队将研究成果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形成生产力,创建了钢结构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浙江新模式。(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