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芝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崔俊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新乡市
出生日期:1938年7月12日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软件工程方法》、《现代有限元软件方法》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8年6月15日,崔俊芝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
1954年—1957年,就读于卫辉市第一中学。
1957年—1962年10月,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4月—1961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助教。
1962年—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78年—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任。
198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1995年,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工程科学数据库工程总经理。
1991年—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
1995年5月—1998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006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学和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崔俊芝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崔俊芝早年从事有限元方法研究, 1964年初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解决了刘家峡大坝的复杂应力分析问题;1973年首先揭示了接触体内的应力状态与加载路线的相关性,有效地解决了龚咀大坝带缝运行和运行中加固等多个工程的复杂结构应力分析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并参加研制了“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统(FEPS)”、国家攻关项目“建筑工程设计软件包(BD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限元方法软件环境”等;同时针对科学和工程应用软件研制的方法论,提出了一种算法自适应组织的方法和系统构造模式。他还针对复合材料性能预测及其结构的分析问题,发展了一种宏观结构和细—微观构造相耦合的、材料与结构—体化分析的高阶多尺度分析方法。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崔俊芝独立与合作(主要贡献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本。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1983.01 | 《有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5年7月—2004年6月 |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常委 |
2002年 | 西北工业大学外聘院士、博士生导师 |
2006年7月—2010年6月 |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副主任 |
2010年6月 |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
2011年 | 河南工业大学教授 |
2011年 | 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4年 | 上海大学材料组工程研究院兼职教授 |
2014年11月 | 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
建设部科技委委员 | |
国际计算力学会会员 | |
中国计算力学会副理事长、理事 | |
中国电子商会建设分会理事长 | |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人物评价
您(崔俊芝)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学识渊博,爱岗敬业;学风正派,勇于创新;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您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祝贺崔俊芝院士八十寿辰贺信)
崔俊芝在有间隙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方法、大型工程软件研制与软件工程方法、非均质材料结构的高阶多尺度方法和原子—连续关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