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志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60年8月1日
毕业院校: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上海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超越石油的城市》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0年08月01日,吴志强出生于上海市。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09月—1985年05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5年05月—1988年04月,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1988年04月—1994年02月,就读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02月—1996年10月,担任德国环柏林城市与建筑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1996年11月—1999年05月,担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1996年06月—2009年08月,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教授。
2003年—2009年,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担任2010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园区总规划师。
2007年11月,入选上海领军人才“
主要成就
吴志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志强针对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建设问题,他探索规划技术的数理分析新方法,剖析城市发展内在规律,模拟推演规划效果,科学评价规划决策,系统优化规划方案,不断研发"以数明律、以流定形"的规划方法,逐步建立了"理性规划"的理论框架,取得了理性规划理论与方法的重大成就。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同济大学网站显示,吴志强先后著有《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上海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规划》《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景观绿化》《Globalisierung der Grossstaedte um die Jahrtausendwende(千年纪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等20多部中外文专著,译有多部国际城市规划著作,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
出版时间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
1994年 | 《Global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1年1月 |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WPSC2001)秘书长 |
2001年7月 | 全球规划教育联盟(GPEAN) 联席主席 |
2003年9月 | 南昌市首批规划咨询顾问 |
2004年7月 | 世博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2004年8月 | 杨浦区人民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决策咨询专家 |
2004年9月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
2005年3月 | 《城市规划学刊》编委会主任 |
2005年7月—2007年7月 | 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PSA) 主席 |
2005年10月—2013年10月 |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06年2月 | 国际建协(UIA)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 |
2008年5月—2008年12月 | 建设部灾后重建规划专家组组长 |
2010年3月 |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绿色校园学组组长 |
2010年9月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 |
2013年11月 | 国际绿色校园联盟主席 |
2013年12月 | 耶德环境奖基金会评审团委员 |
2015年3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 |
社会活动
2022年6月,吴志强参加2022(第五届)GIS软件技术大会。
人物评价
吴志强在系列重大城市规划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城市规划的理性化做出重大科学贡献。(同济大学评)
吴志强热爱祖国,正直勤奋,学风严谨,为人师表。他长期坚守在城市规划实践和科研一线,通过重大规划工程实践,积极探索基于数据理性的规划设计的国际前沿技术研发,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中国城市建设方式从粗放走向精细做出了开拓性探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评)
吴志强是中国认定的首位城市规划大师,他实现了中国智能规划学科的世界领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他心系祖国,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在前线,以专业智慧和爱国情怀为祖国贡献科技力量。(同济大学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