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建国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1957年07月23日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城市设计》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7年07月23日,王建国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1978年10月至1982年10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1月至1985年06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刘光华、钟训正、张致中和许以诚教授组成的导师指导小组,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11月至1989年06月,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齐康院士,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07月至1990年10月,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工作。
1991年01月至1991年07月,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任教。
1990年11月至1992年12月,担任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助理。
1995年05月至1995年07月,前往日本爱知工业大学进修。
1993年01月至1997年08月,担任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09月至2001年09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建国在中国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构建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从技术层面揭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建构机理,初步破解了城市建设中有关高度、密度和风貌优化和管控等方面的城市设计难题。主持完成广州总体城市设计、南京总体城市设计、郑州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牛首山游客中心等数十项重要工程实践。王建国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
一、在中国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构建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为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城市设计工程实践及专业教育作出了开拓性贡献。首次建构了基于城市“型”、“类”、“期”属性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凝练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二种城市设计方法论;首次提出了城市设计实施操作的“双重过程论”和“绿色城市设计”的学术思想。
二、针对中国特定国情,研发了系列大尺度城市设计的量化技术方法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从技术层面初步破解了中国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紊乱、建筑开发强度失控及景观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0年03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
2003年07月 | 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04年09月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兼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05年03月 |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2008年 | 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
2008年01月 | 世界人居环境学会(World Society for Ekistics,WSE)会员 |
2009年 | 中国建筑学会商业建筑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3年01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
2013年10月 |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
2013年12月 |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 | |
雄安新区规划评议专家组成员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 |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
广州、南京、济南、扬州、枣庄、宜兴等 |
个人生活
王建国的夫人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史专家陈薇教授。
人物评价
王建国潜心研究,为教学教材奠基、为科学发展把脉;锐意教改,立足传承东南特色,融汇创新开放视界;参加实践,学有所长发挥特色,贯穿教学培养后学。为全国建筑专业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华网评)
王建国儒雅谦虚,团结同道,尊重长辈,爱戴学生。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材施教,是一位具有传统情怀又不乏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典范。(东南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