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昌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缪昌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出生日期:1957年8月19日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57年8月19日,缪昌文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
1974年,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
1978年03月至1982年01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02月至1984年06月,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
1984年07月至1994年05月,担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所长。
1986年01月至1987年01月,在丹麦技术大学土木工程系混凝土材料科学与技术做访问学者。
1992年0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委书记。
1994年,创办了科技产业化基地——江宁道鹭建设材料厂。
1994年06月至2000年10月,担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00年11月至2002年05月,担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2年05月,担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年创办了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成就
缪昌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缪昌文在混凝土基础理论的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并成功通过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检验,取得的主要成就和贡献如下:
一、研究出了生态型高与超高性能结构混凝土材料,研究成果被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用微粒细丝复合技术,强化了微珠-CSH凝胶界面、水泥浆-细集料界面、水泥浆-纤维界面、水泥砂浆-粗集料界面,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物理力学行为和动态效应。制备出系列化防护工程材料,并在一些军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采用多元复合技术,解决了大掺量工业废渣长期存在的早强低、泌水大、收缩大、易碳化、冻融、易剥落等缺陷,制备出了低熟料(15%~30%)、低能耗、低收缩、高耐久的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相同等级的P·O52.5级水泥。研究成果用于西部盐卤地区,将电杆的使用寿命从3年可延长到50年(实际已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8年03月至2003年0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8年03月至2013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8年12月— |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八、第九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16年12月— | 南京工程学院客座教授 |
2019年03月— | 中国硅酸盐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国际材料与结构实验研究联合会(RELEM)管理与决策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兼外加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副理事长 | |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 |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 | |
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
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 | |
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 |
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专家 | |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主席 | |
扬州大学兼职教授 |
个人生活
缪昌文的母亲和祖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父亲和祖父都是读书人,祖父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父亲也是个教师。
人物评价
缪昌文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三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线,为中国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缪昌文是中国混凝土外加剂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在低能耗、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和推广、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新贡献。(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财富排名
2020年,缪昌文以2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230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