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经南简介

刘经南简介

淘名人 2024-01-19 12:17 热度:

刘经南

刘经南,男,汉族,1943年7月1日出生于重庆,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北斗/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刘经南本科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68年至1979年,担任湖南煤炭地质勘探公司物测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79年至1982年,在武汉测绘学院学习大地测量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82年至1986年,担任湘潭矿业学院讲师;1986年至1991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讲师;1992年至1993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系副主任、地学空间测量与地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至1995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测量工程学院卫星测量所所长;1995年,担任德国应用大地测量研究所访问学者;1995年至1997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院长;1997年至2000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至2003年,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03年至200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常委;2008年,担任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至2018年,担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经南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市

出生日期:1943年7月1日

毕业院校:武汉测绘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3年7月1日,刘经南出生于重庆,湖南长沙人。

1959年至1962年,在长沙市明德中学学习,普通高中毕业。

1962年9月至1967年7月,在武汉测绘学院学习天文大地测量专业,大学本科毕业。

1968年7月至1979年9月,担任湖南煤炭地质勘探公司物测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79年9月至1982年9月,在武汉测绘学院学习大地测量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2年9月至1986年10月,担任湘潭矿业学院讲师。

1986年11月至1991年12月,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讲师。

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系副主任、地学空间测量与地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3年12月至1995年8月,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测量工程学院卫星测量所所长。

1995年6月至1995年9月,担任德国应用大地测量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5年9月至1997年2月,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刘经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理论研究方面,刘经南建立了系统的卫星导航定位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在中国卫星卫星导航定位领域实现了多个“第一”,攻克了北斗卫星系统的多个关键问题,建立了亚太地区首个北斗高精度国际分析中心,实现了中国北斗异构星座高精度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控。

在工程应用方面,刘经南建立了中国首个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总体设计了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负责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无人值守连续自动运行的大坝GPS自动监测系统,为1998年长江抗洪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湖北省建立了中国国内首个省级区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在产学研方面,刘经南创建的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GS)三大数据与分析中心之一,带领团队研发了湖北首颗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多模多频高精度芯片,也是中国首颗40纳米消费类北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任职机构

职务

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

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

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

委员

2017年12月

玉溪市人民政府

决策咨询顾问

2022年9月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区块链产业研究所

首席科学家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

协调成员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测绘学会

常务理事


美国《GPS WORLD》杂志

编委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双跨院士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阴差阳错的大学生活

刘经南对生物很感兴趣,踌躇满志的他在考大学时报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但是由于家庭出身,他的人生轨迹在这里拐了个小小的弯,刘经南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曾是黄埔军校的学员,解放后,两位老人最终一个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一个选择了中国国民党,填写大学志愿时,刘经南老老实实地填了有台湾关系,这一让当时许多人避之不及的海外关系,使他的录取变得尤为艰难,他的录取档案中加盖了一个章:此生不宜录取一类院校。

人物评价

刘经南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是中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工程应用领域的开拓者。(武汉大学评)

刘经南谦虚谨慎,勤勉务实,总习惯于用“做”、用实实在在的贡献来证明一切。(《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评)

刘经南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建成评)

为人乐观随和、做事却坚定执着的刘经南一直有着这样的人生信念:“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难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从这三句话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充满自信但是又不说大话,保持着平实、谦虚和谨慎的刘经南;能看到一个喜欢挑战自我,骨子里透着一股冲劲、闯劲和韧劲的刘经南;更能看到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的刘经南。刘经南性格中的随和与乐观让他在艰苦的日子里也保持了一颗平常的心,而骨子里的坚定和执着又让他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影响

两次设立奖学金

刘经南在担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期间,捐出105万元设立“大任奖学金”;2021年1月,将其获得的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奖金200万元悉数捐出,设立武汉大学“珞珈英才创新奖学金”,以奖励武汉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科技领域创造、创新、创业,支持武汉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