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1年4月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
出生地:江苏省南通市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评价
黄卫长期在建设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事业心责任感比较强,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作风民主,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强,为人正派,待人谦和,团结同志,要求自己比较严格。(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评)
黄卫在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期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市长做好政府工作,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推动北京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在负责教育、环保、城市管理、交通等方面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时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评)
黄卫是中国最早从事智能运输系统学科研究的专家之一,可谓公路和交通工程方面的专家。(《京华时报》评)
黄卫一直以谦和、亲民形象示人,他是建筑和交通方面的专家,分管的教育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相对于他来说是个“门外汉”,但他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掌握速度之快让下属工作人员尤为敬佩。(《新京报》评)
黄卫解决了大跨经桥梁建设的重大技
人物经历
1977年10月—1978年9月,黄卫在江苏省南通县石港公社齐心小学任代课教师。
1978年9月—1982年8月,在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道路工程专业学习。
1982年8月—1983年9月,任解放军工程兵学院教员。
1983年9月—1986年1月,在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道路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任学生办公室党支部副书记、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团委研究生部部长。
1986年1月—1988年6月,任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道路教研室助教、讲师,党支部副书记。
1988年6月—1990年10月,任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教研室主任、讲师。
1990年10月—1995年1月,任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副教授、教授(其间:1991年9月—1994年10月,在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及机场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1993年5月—1994年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12月,破格晋升教
主要成就
黄卫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黄卫是中国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和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多组分环氧沥青新型材料的发明者,组织领导了中国近三十座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的设计和工程实施,主持和参加了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润扬长江大桥、南京地铁一期工程、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机场高速公路、苏北高速公路、宁通一级公路、宁连一级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工作,是南京第二长江大桥桥面铺装技术研究和工程监理的总负责人,成功地解决了二桥钢桥面铺装重大技术难题;提出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用户和服务定义、中国智能运输系统逻辑和物理框架,成果已成为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黄卫出版著作13部,主编了国家技术标准《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名词术语》,专著《高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高等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高速公路数据库应用技术》被大量
社会兼职
时间 | 职务 |
---|---|
2012年9月—2017年9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17年7月— | 国家教材委员会部门委员 |
2021年1月— |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 |
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专家组成员 | |
教育部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
江苏省青年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 | |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 |
2023年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
个人生活
一手好字
黄卫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有时候给学生发去的传真件都是用毛笔写的小楷,上面密密麻麻写明修改意见。因为字很漂亮,很多学生都把传真件拿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