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宏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胡春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榆次市
出生日期:1962年4月30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演变与整治》、《黄河泥沙优化配置》、《三峡工程泥沙运动规律与模拟技术》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浙江省慈溪市
人物经历
1962年4月30日,胡春宏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市,籍贯浙江省慈溪。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就读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治河系河流泥沙工程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3月—1989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7月,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工作。
1991年—1992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室主任。
1992年—1994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助理。
1994年—2000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2004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
2004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胡春宏建立了江河水沙调控理论、模型与技术体系,解决了黄河口流路稳定与治理、黄河下游萎缩性河道治理与塑造中水河槽、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调整与降低潼关高程、黄河上游水库调控与河道减淤、长江三峡水库及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治理与输水堤防建设、官厅水库疏浚整治与恢复向北京市供水等江河治理中的工程技术难题。开展了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等重大问题的研究。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胡春宏先后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
承担项目
根据2021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网站显示,胡春宏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八五”至“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及省部级项目等80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工程院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5年4月 | 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 |
2017年3月 | 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
2017年7月 | 青海大学双聘院士 |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 |
国际水力学协会会员 | |
中国水利学会理事 | |
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委会主任 | |
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
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 | |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质量检查组专家 | |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会议(ISRS)常设秘书处秘书长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水文计划(IHP)国际泥沙项目(ISI)秘书处秘书长 | |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 |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
人物评价
胡春宏是中国泥沙学科带头人,致力于中国江河湖库治理,特别是黄河治理的工程科技工作,在众多的江河治理工程中作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程泥沙技术走向国际,促进泥沙学科进步,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评)
胡春宏心系水利,潜心化解黄河泥沙之困;人如水清,专注探寻江流疏浚之道。治水治江治河,爱党爱国爱民。他,以一腔热血搏动江潮澎湃,从黄河到塔里木河,凭累累硕果守护河清海晏。他,用炎黄子孙的智慧力挽狂澜,从武大走向全世界,凭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泥沙学科的发展。(武汉大学第八届杰出校友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