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亮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鸿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
出生日期:1932年6月20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4年,刘鸿亮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给水排水专业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给水排水专业教研组秘书(至1960年)。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担任清华大学土木系副主任、放射性废物处理教研室主任、讲师(至1980年)。
1980年,担任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至1982年)。
1982年,调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先后担任教授、副院长、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2001年,被聘为中国海洋大学双聘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2004年7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刘鸿亮担任法定代表人。
2007年,受聘担任湖南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8年3月21日,刘鸿亮启程赴雅典参加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点燃仪式,并担任首日的第1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鸿亮对中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系统论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获得过国家及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项目承担
2001年1月-2004年12月,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重大教改项目《环境工程案例库》编。
2002年-2004年,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国家863高技术重点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及示范工程建设。
2003年-2005年,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2003年度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
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中国工程院资助项目"提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 |
1986年-1992年 | 连任两届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联合国UNDP分支机构) |
2002年-2007年 | 科技部973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
科技部863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顾问及其环境委员会主任 | |
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学部主任、院主席团成员 | |
国家计委“十五”及今后十五年高新产业计划的环保组组长 |
个人生活
刘鸿亮出生18天后父亲刘长春启程前往美国洛杉矶,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加了100米和200米的比赛,父亲刘长春是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擅长短跑,但父亲并未刻意让他和弟弟从事体育事业,但是父亲督促当时患有肝病的他注意生活规律化,要求他多做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从此刘鸿亮加紧体育锻炼,从此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刘鸿亮做过两次心脏搭桥手术。刘鸿亮与妻子马倩如婚后育有一子。
人物评价
刘鸿亮是中国湖泊研究学科首席带头人,水环境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在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在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所付出很多的努力,对环境保护所作出巨大贡献。(清华大学评)
人物影响
刘鸿亮院士奖学金
为了弘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求真、继承、包容、引领”的学术精神,为社会培养优秀环保科技人才,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新天地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刘鸿亮院士奖学金,新天地环境服务集团每年捐赠人民币40万元作为刘鸿亮院士奖学金基金,2012年7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举行了首届刘鸿亮院士奖学金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