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椿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泽椿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35.6.1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职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人物经历
1935年6月1日,李泽椿于江苏省南京市出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跟随其父亲迁往四川。
1946年李泽椿全家回到南京。因其父亲不愿随同所服务的机构迁往台湾,遂于1948年李泽椿全家转往上海。
1948年,毕业于南京市第一中学。
1951年7月,李泽椿参军到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司气象干部训练班(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二期学习,从此开始了其气象工作生涯,李泽椿先是学了5个月的政治,紧接着是4个月的气象观测学习。
1952年,建立汉中军分区陕西略阳气象站并从事天气预报与观测一线工作,后在兰州气象干校当助教,辅导学员观测。
1955年,被选送到北京气象学校(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专班学习。
1956年,李泽椿申请参加全国高考,因李泽椿是调干,北气校破例同意在校生参加高考。之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开始是本科四年学制,以后由于向科学进军又改为五年制、六年制。
1962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李泽椿考上了北大研究
主要成就
李泽椿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长期从事大气科学工程化的天气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工程建设和科研工作。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建立汉中军分区陕西略阳气象站并从事天气预报与观测一线工作。1978年开始与北大、中科院大气所合作,研究建立了我国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1981年投入使用。“七五”期间研制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1993年投入使用。1992年到1994年相继组织安装了我国最大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I、Cray C90,并设计构成二个互为备份的计算机体系,保证了预报业务的发展与稳定运行。“八五”期间研制了我国的台风与暴雨数值预报系统,并在1996年投入业务应用。“九五”期间主持了“并行计算在数值天气预报(NWP)中应用”科研项目,完成后极大的提升了我国气象业务预报水平。
科技成果&获奖
李泽椿主要贡献在于作为组织者和主要参加者,1978年与北大、中科院
社会任职
现任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成员、国家环保部两委委员、国家民政部减灾委专家组成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博生导师,北京气象学会理事长,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人物评价
作为一位气象工作者,李泽椿以积极的心态,用务实的精神,不断的追求卓越。(杂志《科学中国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