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金翔龙简介

金翔龙简介

淘名人 2024-01-19 23:08 热度:

金翔龙

金翔龙,1934年1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52年金翔龙从南京市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56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出国预备部学习;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工作;1985年调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1990年代表中国接受联合国对中国东太平洋矿区申请的技术审查;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6月海岛中心院士工作站成立,金翔龙被聘为工作站首席院士。金翔龙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底构造与海洋地球物理,致力于研究海洋石油的勘探,中国边缘海的海底勘察,渤海、黄海、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金翔龙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34年11月29日

毕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

职业:工程技术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建中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海底科学)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4年11月29日,金翔龙出生于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生性好动好想,钟情读书,喜欢科幻作品。

1937年,日军侵华,随父母避难重庆,抗战烽火中,民族的苦难使年幼的他心中种下爱国思想。

1940年,就读于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1946年,随家人返回南京。1947年,就读于南京市第一中学。1948年,加入中共外围组织“火光团”。

195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选择了当时冷门的普查找矿专业。大学期间,他参加多项西部地质勘查工作,足迹遍及西部山脉沙漠。

1956年,大学毕业之际,恰逢国家制定《十二年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金翔龙希望投身到西部的地质工作中,但是就在此时他了解到中国的辽阔海域还是一片处女地,他选择将研究方向从沙漠转向海洋。9月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出国预备部学习(至1957年5月)。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金翔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金翔龙长期致力于中国边缘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开辟学科的新方向和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中国浅海海底油气勘探的起步,并率先开展中国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对中国海的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演化,以及边缘海的演化模式等提出过重要论述,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主持研究的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攻关项目对维护海洋权益有重要贡献,受到国家表彰。在大洋海底勘探开发方面,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争得东太平洋理想矿区,并主持与负责国家海洋局承担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重大专项,勘探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按联合国要求完成区域放弃和实施洋底开采工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进入大洋勘探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

海洋石油勘探

金翔龙是最早建议并实施海底石油勘探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是中国海上石油勘探的开拓者。他率队在钓鱼岛附近勘察勘测,绘制出清晰的冲绳海槽构造图,他主持研究的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攻关项目为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

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

——

联合国海底管理局与海洋法庭筹委会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UNESCO)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顾问委员会(ABLOS)中代表

——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

中国岩石圈委员会

——

中国大洋钻探科学委员会

——

国际地球深部取样联合海洋机构地球内部动力学科学指导与评估委员会委员

——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2013年8月

“上海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评价

金翔龙是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开拓性贡献。长期致力于中国边缘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并率先开展中国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对中国海的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演化,以及边缘海的演化模式等提出过重要论述,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在大洋海底勘探开发方面,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争得东太平洋理想矿区,为中国进入大洋勘探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金翔龙在创建和发展中国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开拓性贡献,被列为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和学科带头人。他四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边缘浅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对推动中国浅海油气早期勘探的起步有开创性贡献。(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