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远航简介

张远航简介

淘名人 2024-01-20 10:00 热度:

张远航

张远航,1957年出生于重庆,大气环境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78年张远航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5年硕士毕业;1987年进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2007年担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2022年4月,担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副主任。张远航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大气环境化学,包括对流层大气OH自由基化学,大气污染的基础理论和防治技术。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远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市城口县

出生日期:1957年7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78年,张远航从重庆市城口县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5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

1987年,进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90年-1993年)、大气化学研究室主任(1995年-1996年)、教授、环境科学系主任(1996年-2002年)。

1992年12月,前往荷兰能源研究基金会环境科学部,任客座研究员(至1995年5月)。

1993年9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2002年-2007年)、院长(2007年-)。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2016年7月13日,张远航院士工作室在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挂牌。

2022年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张远航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环境化学,重点研究城市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主持在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开展了系列大型区域空气质量综合观测实验,取得大气氧化性增强机制及灰霾成因的理论创新,实现区域立体监测的技术突破,构建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为珠江三角洲改善空气质量的长期实践提供了科技支撑。担任科技部“蓝天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牵头编制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OH自由基研究

2000年开始,张远航设立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综合实验计划PRIDE-PRD,以大气氧化性为重点,先后五次率领国际研究团队前往珠三角开展外场观测实验。在观测期间,张远航与珠三角当地环保部门和研究单位紧密合作,组织各类讨论会,调控监测资源,将德日韩美等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国际化研究队伍凝聚在一起,保障了综合观测实验的顺利进行。20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参考资料

——

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暨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

2006年6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第六届、第七届);监事长(第一届)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会长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化学与环境学部国家代表


——

联合国环境署大气棕色云研究计划科学工作组成员


——

《环境科学学报》第六届编委会学术顾问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2016年12月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6年12月-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7年12月22日

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张远航长期从事大气污染的基础理论和防治技术研究,是中国大气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大气污染的基础理论和防治技术领域主持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研究,形成了集污染探测、理论研究、决策支持和区域实践为一体的学术思路,取得了大气氧化性增强机制及灰霾成因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区域立体监测和大型综合观测的技术突破,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并选择珠江三角洲开展长期定点实践,为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国家和其它区域提供了技术借鉴。(城口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