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孙晋良简介

孙晋良简介

淘名人 2024-01-20 15:42 热度:

孙晋良

孙晋良,1946年1月2日出生于上海市,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华大学特聘顾问教授。1968年孙晋良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1970年进入上海缝纫机一厂工作;1974年进入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院长、教授级高工;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进入上海大学工作,担任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获得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8年获评改革开放四十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孙晋良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复合材料的研究,包括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及特种纺织材料。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晋良

外文名:Sun Jinli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46年01月02日

毕业院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纤维新材料》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人物经历

1963年9月,孙晋良考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上海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

1968年12月,本科毕业。1970年7月,进入上海缝纫机一厂工作。

1974年4月,进入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1974年4月至1981年4月)、研究室副主任(1981年4月至1988年2月)、研究室主任(1988年2月至1990年12月)、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0年12月至2000年11月)。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产业用纺织材料与非织造技术)。

2000年11月,进入上海大学工作,担任教授,并出任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5月,上海大学成立了跨学科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孙晋良担任中心主任。

2008年6月,获得中国工程院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8年11月,受聘为东华大学特聘顾问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晋良主持研究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骨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整体毡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主持的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曾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成功的各类碳/碳复合材料已应用于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系统及防热系统,在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铱星中,在亚星二号、艾克斯达一号卫星发射中用于近地点发动机均获成功。

孙晋良在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成功的导电性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用辅料-吸胶透气材料等成果在劳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碳/碳复合材料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委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2000年,“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碳-碳喉衬材料”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孙晋良作为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注重人才培养,关注年轻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参考资料

2006年11月-2011年11月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常务委员(第八届)

2011年11月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常务委员(第九届)

——

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

——

复旦大学材料系兼职院士、名誉教授

——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评价

孙晋良是中国复合材料研制领域的领军人物,研究的碳/碳复合材料喉衬及增强骨架材料为国防军工重点型号及航天工业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孙晋良从没出国留学,却在国外技术封锁中白手起家,硬是搞出了一系列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大项目的特种材料,先后承担四十多项国家和部、委下达的科研任务,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他以其独特人格魅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科学研究、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上海大学评)